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园林景观
一个18万亩国有林场64年零火灾的传奇

64年,一个集体,为了一片森林的绿色永驻接力奋斗、孜孜以求。他们饱含着对大自然慷慨馈赠的感恩之情,创造了从开发建设第一天起,64年无森林火灾的绿色传奇。这个绿色传奇的书写者就是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国有林场。 巧家县国有林场总林地面积18.66万亩,森林蓄积量129.53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8.74%,

时间 : 2023-06-15 浏览 : 66

上海植物园打造林下落新妇花道

林下种植的落新妇正值花期 上海植物园供图 日前,上海植物园在1号门附近的环保区香樟林下打造了一条落新妇花道,总计展出5个落新妇品种共800株。 这条新建成的林下落新妇花道不仅改变林下地被单一的景观面貌,还进一步丰富了其空间层次与品种丰富度,并延长全年的观赏期。 上海植物园于2022年在环保区挑选了一

时间 : 2023-06-15 浏览 : 96

德保苏铁首次在石山生境野外移植回归

日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敬德镇扶平村,千株德保苏铁首次在一处半山腰的石山生境中进行野外移植回归,为国内首创。 移植苗木由广西南宁植物园(青秀山)自主繁育。移植前,园区已完成了植物多样性基因检测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保证回归的科学性。 德保苏铁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属于极小种群植物,被世界自然

时间 : 2023-06-15 浏览 : 94

吉林持续抓好自然生态保护,绿色低碳转型全面加速—— 建生态强省 筑发展底色

河水清清,植被茂密,长白山头道白河静静流淌,偶尔可见野鸭水中嬉戏。 春季以来,除了中华秋沙鸭,还有绿头鸭、鸳鸯等20多种鸟类,在头道白河安家落户。10年前,头道白河仅有两三个中华秋沙鸭“家庭”,今年已经达10个左右。 河流清澈、鱼类丰富、有树洞的树木……中华秋沙鸭对生存环境有着高要求,被称为“生态试

时间 : 2023-06-15 浏览 : 42

荒漠化防治“新疆样本”走向世界

no video 来自中国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上百名科研人员近日相聚中国新疆南部地区,共同研究如何有效防治撒哈拉沙漠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土地退化和荒漠化。 中国科研人员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防沙治沙技术已超过60年。2003年正式实施的塔里木沙漠公路生态防护林工程,攻克了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经济型防沙屏障建

时间 : 2023-06-16 浏览 : 56

以“滚石上山”的精神防沙治沙

“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稍有放松就会出现反复。” 初夏时节,满目葱茏。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来到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实地察看正在治理的沙地。总书记强调:“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稍有放松就会出现

时间 : 2023-06-16 浏览 : 116

世界看见“中国绿”丨中国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助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近年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绿色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鲜明底色。众多国际人士和外媒注意到,从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到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防治,中国始终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环球资讯广播系列报道“世界看见‘中国绿’”,今天播出第一集。 “世界上很少有

时间 : 2023-06-16 浏览 : 94

古树名木——文明年轮 山河印记

1982年初春的一个上午,一辆绿色吉普车开进了河北正定的县委大院。车上跳下一位高大的小伙儿,身着褪色军服,背着简单行囊。这位魁梧的青年,就是新来的县委副书记习近平。 大院门口的老槐树,刚生长出这一季的新绿,散发着浓郁的清香,吸引了习近平的目光。之后的一次座谈会上,习近平问大家,县委门口的两株槐树树龄

时间 : 2023-06-16 浏览 : 28

纪念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学术论坛举办

第2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到来之际,6月15日,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陕西省林业局联合主办学术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中国科学院院士邵明安、周卫健等专家学者,石光银、牛玉琴、张应龙等治沙英雄,以及相关政府机构、企业和社会团体代表,共谋科学推进荒漠化防治高质量发展。 论坛提出

时间 : 2023-06-16 浏览 : 47

《荒漠区光伏电站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科学考察报告》发布

6月15日,《荒漠区光伏电站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科学考察报告》发布。该报告分析了光伏电站的生态效益及生态修复耦合策略,以及光伏电站开发建设用地面临的挑战,提出重视光伏用地规划、提高用地信息化管理、建立光伏用地生态管理体系、推进试点示范、降低光伏项目非技术成本等政策建议。 2022年6—8月,中国治

时间 : 2023-06-16 浏览 : 5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