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以科学一流标准支撑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10-14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89

标准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国家林草局高度重视林草标准化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把标准化工作摆在全局重要位置,坚持“制定标准是为了用”的工作理念,坚持“开门办标准”的重要方法,坚持强化“标准应用评估”的实践反馈,坚持贯彻“标准走出去”的战略安排,以科学一流标准引领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十四五”以来,国家林草局进一步加强林草标准化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持续优化完善林草新型标准体系、不断提高林草标准制修订质量、强化标准宣贯和实施应用、提升林草标准国际化水平等,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优化完善林草标准化工作体系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为加快建设新型林草标准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林草新型标准体系不断优化完善。《纲要》实施以来,国家林草局积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促进林业草原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强化统筹协调,聚焦生态保护修复、绿色产业发展、林草管理服务等重点方向及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30个专业领域,构建领域完善、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科学规范的新型林草标准体系,涵盖国家标准638项、行业标准1903项。推动优化林草地方和团体标准体系,除西藏外,其他省(区、市)已初步构建完成林草地方标准体系,部门主导、省级协同、分级管理、全域覆盖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已基本形成。

林草标准化技术组织不断健全。国家林草局相继组建草原、自然保护地、林草工程建设、野生植物、林草应对气候变化等行业标委会,形成由26个全国标委会(含分技术委员会)和7个行业标委会组成的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实现履行职责和主要业务全覆盖。修订印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推动标委会规范化建设,常态化开展标委会模拟考核,指导标委会全面开展标准评估复审,重点领域标准复审率达100%,全国木材、生物质能源标委会被国家标准委评为一级标委会。

持续加强优质林草标准供给

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标准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决策部署,国家林草局牵头研制国家公园、人造板、林草信息等领域11项重要国家标准,在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1项标准中,新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 18580-2025)备受社会关注。

我国是人造板生产、消费和贸易第一大国。2023年,全国人造板及其制品行业产值1.2万亿元、全国生产企业1.35万家、人造板产量3.35亿立方米。标准此次修订进一步明确了标准适用范围、甲醛释放限量要求等内容,提高人造板制品甲醛释放限量要求。新标准规定人造板产品甲醛释放限量必须达到E1级(限量值≤0.124毫克/立方米)要求,人造板制品甲醛释放限量必须达到E0级要求。缩短样品甲醛检测周期至少5天,提升了测试时效性,降低了测试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推动人造板产业绿色发展。

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林草重点工作,为“三北”工程、国家公园建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重点工作提供标准支撑。联合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三北”工程林草标准支撑行动计划》,编制“三北”工程区林草标准应用清单(2024年版)。

为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地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发布了《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国家公园设立规范》《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指南》等10项国家标准,有力支撑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聚焦草原保护修复,发布《草原与牧草术语》《草原生态修复技术规程》《草原资源承载力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沙化草原治理技术规程》等草原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3项。

在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方面,编制完成《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和碳汇功能评估技术导则》等3项国际标准提案,林木生物量国际标准提案列入标准化跃升工程项目清单。申报立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核算指南》等8项国家标准,发布《林业碳汇项目审定和核证指南》等4项国家标准,有效支撑林草行业实施双碳战略目标。

“十四五”以来,国家林草局共推荐申报生态保护修复、国家公园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各类国家标准300余项、立项260余项、发布175项;林业行业标准立项361项、发布238项(含10项行业标准外文版),覆盖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林草重点领域各方面,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强化标准宣贯与实施应用

提高标准化工作质量和水平,将标准化工作延伸到基层单位和生产一线,是林草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方向。“十四五”以来,各地积极探索林草标准推广实施的新路径、新方法,让标准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国家标准是助推行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2023年,最新修订的推荐性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23)发布实施,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造林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检查监督等方面,对于规范、指导全国造林绿化工作,提升造林质量和成效,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全国影响范围最广、采用引用最频繁的营造林标准之一。

我国竹类资源、竹林面积、竹材蓄积、竹材产量以及竹产品对外贸易量均居世界首位。“以竹代塑”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国家林草局专门印发《“以竹代塑”专项标准体系》,涉及基础通用、工程建筑等九大类共140项标准,旨在促进产业生产过程规范化、系统化。浙江安吉是著名的“中国竹乡”,今年,安吉县林业局与浙江农林大学联合制定的《“以竹代塑”产品分类分级评价》地方标准发布,成为首个“以竹代塑”产品分类分级标准,为全球低碳发展与塑料污染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完善标准,还为自然教育行业带来新变化。近年来,国家林草局发布实施《自然教育指南》行业标准,多地林草部门也发布了自然教育地方标准,《自然教育基地建设规范》《自然教育标识设置规范》等团体标准相继发布,推进行业规范化建设。在广东省,自然教育工作持续深化创新,近5年来开展自然教育季系列活动1800余场,惠及人群超过120万人次。目前,广东省共建成各类自然教育基地134处、特色自然教育径141条、自然教育场馆148家,成果惠及更多民众。

这些标准在基层的鲜活实践,生动体现了林草标准化工作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林农增收致富、提升生态产品质量的有效工具,展现了标准化在服务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提升林草标准国际化水平

当前,全球各国都在积极实施和推进标准化战略,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科技和产业环境。“十四五”以来,我国扎实推进林草标准国际化,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2018年,国际标准化组织竹藤技术委员会(ISO/TC 296)落户北京,成为我国林业领域唯一一个主席职位和秘书处均设在中国的ISO专业技术委员会,我国牵头起草《竹和竹产品术语》等国际标准14项,发布国际上首个“以竹代塑”类产品ISO标准《竹饮用吸管》,利用“一带一路”国家竹产业科技创新与标准化研修班、世界竹藤大会等国际平台,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开展竹子标准化培训20余次,参训学员千余人次。

国家林草局持续推进林草国家标准国内国外双向转化,作为成员国加入竹藤、木材、人造板、林业机械、森林认证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牵头或参与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制修订近30项,林业机械和人造板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分别达到97%和77.6%。

我国主办ISO组织国际会议3次,国际影响日益增强。202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农林拖拉机及机械委员会手动便携(手持)式动力草坪和园艺设备及林业机械分会第44次全体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决定由中国牵头起草ISO 7112的修订工作,实现了我国在便携式林业机械国际标准工作上“零的突破”。

2024年,林业生物质材料标委会组织推荐17名中国专家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软木技术委员会(ISO/TC87)及其8个工作组注册专家,实现工作组中国专家全覆盖。此外,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森林认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名委员成为ISO/TC287技术委员会注册专家。

从国际标准的引领到基层实践的创新,从生态保护的加强到产业发展的壮大,标准化工作正在林草领域的各个层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面、有力地推动了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林草标准化工作将继续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张萌 李岩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郑州市动物园开展“益起行 益起动——守护河道一公里”主题观鸟活动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