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园林景观
全国53%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据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 (记者胡璐)加强荒漠化防治,关系到中国生态安全。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15日表示,中国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加大“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力度,推进科学化、规模化治沙,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今年6月17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

时间 : 2024-06-17 浏览 : 118

监测科研稳步开展 保护力量持续壮大——中国绿化基金会“雪豹守护行动”项目实施综述

雪线之上,无人之境。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雪山之王”的雪豹,生活于此。 数据表明,全球雪豹数量约7000只,中国约有4500只。中国拥有60%以上的雪豹栖息地和种群数量,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 雪豹 中国绿化基金会供图 雪豹是高山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和伞护物种,其保护成效直接关系其所在生

时间 : 2024-06-17 浏览 : 58

东北林业大学: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种子

一个小小的细胞是如何变成一棵参天大树的?大树躯干内部有着什么样的奥秘?树木的遗传密码长什么样?……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一场又一场新奇而有意义的科学旅行在学校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陆续进行。 来自哈尔滨市中小学的100余名孩子置身其中,他们最小的7岁,最大的14岁,纷纷被这里有趣的科技魅力所吸引

时间 : 2024-06-17 浏览 : 29

古水杉树是如何被发现的?

仲夏时节,齐岳山一片青绿。在湖北利川市,散落于山间、水边、田边的古水杉也已“苏醒”,绿叶像羽毛般舒展开来,亭亭如盖。 在这个被誉为“中国水杉之乡”的县级市,现有挂牌确认100岁以上的古水杉5600多棵,古水杉群落有几百个。位于该市西北部30多公里的谋道镇磨刀溪村,存在已发现的最老水杉树——被国家标号

时间 : 2024-06-17 浏览 : 33

水杉、池杉、云杉:观形识杉 各不相同

水杉、池杉、云杉都叫杉,但它们其实大不相同。说不同点之前,还是先说说相同点:根据郑万钧裸子植物分类系统,三者都属于裸子植物门松杉纲松杉目。 松杉目有四个科,分别是南洋杉科、松科、杉科和柏科。云杉虽然叫杉,在分类上却属于松科;水杉和池杉属于杉科。作为松科物种的云杉,开裂的树皮是块状的,杉科物种开裂的树

时间 : 2024-06-17 浏览 : 80

生态旅游不止于风景

今年以来,全国旅游市场一片火热。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延续了从元旦、春节到清明、“五一”的增长趋势,国内旅游出游合计1.1亿人次,同比增长6.3%。游客越来越偏爱选择灵活、个性化的出游方式,在慢节奏旅行、沉浸式体验中放松休闲。 感受湖南张家界的康养旅居游、勇闯四川玉屏山的恐龙谷主题乐园、体验重庆仙女山的

时间 : 2024-06-17 浏览 : 32

从“土发明”到“黑科技”——新技术新工具为治沙提供新“利器”

治沙工人在宁夏中卫市境内的腾格里沙漠铺设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沙障(5月29日摄)。 上世纪50年代,被誉为“治沙魔方”的麦草方格在宁夏中卫县(今中卫市)被创造出来,确保了中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的畅通,并把沙漠向后逼退25公里。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沙坡头治沙”模式向各国推广,成为中国

时间 : 2024-06-17 浏览 : 101

神奇动物在西藏|迁徙路上藏羚羊的故事

no video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保员在安抚受伤的母藏羚羊(6月14日摄)。 新华社发(旦增摄) 倒在羌塘大草原上受伤的母藏羚羊(6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草原上伺机而动的野狼(6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草原上伺机而动的棕熊(6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时间 : 2024-06-17 浏览 : 52

今天是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辽宁 治理荒漠化 “科技模式”开启

no video

时间 : 2024-06-17 浏览 : 47

“三北”工程: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截至目前,‘三北’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4.8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5.05%提高到13.84%,退化草原面积由2004年的85%降低到70%左右,重点治理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在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到来之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唐芳

时间 : 2024-06-17 浏览 : 7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