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三北精神 | 治沙女杰牛玉琴

2025-07-18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21

牛玉琴和我是一个村的人。

在我们金鸡沙村,每个人出生后就有了辈分,我本该叫牛玉琴嫂子的,在她成为治沙女杰,先后获得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联合国“拉奥博士”等86项国际、国内及省、市表彰奖励,并当选为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之后,我们同辈年龄小于她的人,自然都管她叫牛大姐了;县、乡领导和前来采访她的记者,则亲切地称她“老牛”。

坚持治沙40年的牛玉琴

1966年腊月,18岁的牛玉琴从娘家定边县郝滩乡的四十里铺村,嫁到我们靖边县东坑乡金鸡沙村。看起来是两个县,实际上只隔了毛乌素沙地南缘的几个村子。也就是说,牛玉琴不过是从一个风沙区嫁到了另一个风沙区。

穷啊,穷得一无所有,穷得丈夫张加旺结婚的棉裤也是临时从别人家借来的。看着丈夫将棉裤还给人家时,牛玉琴流泪了……青黄不接时,家里酸菜缸里的酸菜只剩下几颗,粮食吃得一颗也没有了。

牛玉琴曾说,我终究没能逃出毛乌素沙地的手掌心,这就是命!

1984年秋季,牛玉琴和丈夫张加旺承包了金鸡沙村毛乌素沙地深处一卜树沙的1万亩黄沙。牛玉琴在乡“三干会”上表态,提出“五年见成效”的治理计划。谁知回到村里,她却遭到了白眼,不少人说,牛玉琴那是吹牛!牛玉琴和丈夫清楚,他们并不是要出风头,就是觉得风沙的灾害到了该根治的时候了!

牛玉琴在一篇《历尽千辛万苦,誓将沙漠变绿洲》的发言稿中回忆道:“我们从小在沙窝里长大,吃尽了风沙之苦。当时村子周围还都是流沙,春天风卷沙飞,天昏地暗,庄稼很难捉苗,就是捉了苗,也常常被风沙压埋……”

30年前,我在关于牛玉琴的一部长篇信天游叙事诗里写道:

金鸡沙背靠毛乌素,

乡亲们吃尽了风沙的苦。

地里玉米苗才露头,

一场风刮得光溜溜。

——这就是金鸡沙村当时真实的情景。

一卜树沙距离村子18里远。不要说植树、运送树苗和障蔽材料,就是走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牛玉琴和张加旺狠下了心,说:“憋死骡子挣死马,也一定干下去,把这片荒沙治理好!”困难却不是一句狠话就能克服的。在那个家家都贫穷的年代,对于牛玉琴一个小户人家,一无资金,二没技术,三缺劳动力,困难可想而知。植树又是季节活儿,一耽搁就是一年。

为了凑够买树苗的钱,牛玉琴把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过年,又从饭碗里节省,以致公公和婆婆都有了意见:一年就过一回“年”,怎能不给孩子们吃一顿肉——再穷也不能穷了孩子……

1985年春,牛玉琴和张加旺带着在村里雇来的16个劳力,走进一卜树沙。毛乌素沙地的荒凉是一样的,从东至西,从西到东,大大小小的沙丘裸露在阳光下,大地深处的疼痛似乎也疼在走进荒凉的人们心头。没有别的,风沙统治着这里的一切,早晨的风要刮到夜里,同样夜里的风要刮到早晨,刮得人都睁不开眼睛,刮得太阳升不起来……也因此,毛乌素沙地边缘的人们,不少患有眼疾,在有风无风的岁月里不时流泪。

首战一卜树沙,张加旺有些担心,一旦失败了,就赔光了家底——这可是他们奋斗了近20年的光景啊,不能不担心!牛玉琴说,不怕,跌倒了咱再爬起来!他们按照计划好的“三步曲”,先在万亩沙地周边栽了一圈高柳杆,每根柳杆5角钱,1000棵柳杆花了500元,算是地界;接着在与内蒙古接壤地界,种植了1万棵杨树苗和榆树苗;之后抓住墒情,种沙蒿1000亩、柠条200亩。

恨不能雨水似汗水,

一会会儿能下三五回。

恨不能太阳眼睛里升,

就省下沙梁上挂灯笼。

一卜树沙有了生机,一卜树沙荡起了一抹绿色,一卜树沙也让牛玉琴和张加旺的乡亲们,从此抬起了头。

在牛玉琴的带动影响下,毛乌素沙地从此不再孤独,上千户家庭近万人走进了风沙之中。造林治沙,绿化家园,一时成为靖边最为时髦的话题,还发生了争抢毛乌素沙地荒凉地的情况。一个春季造林100万亩,种草100万亩,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牛玉琴说,从那时起一家人省吃俭用,有时一颗鸡蛋也舍不得吃。一颗鸡蛋能换来两棵杨树苗,等于一颗鸡蛋能撑起一片绿荫,能换来一片欢快的鸟鸣。当毛乌素沙地变绿了以后,走在鸟语花香之中,比吃山珍海味还要舒心!

雇人需要工钱,牛玉琴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也从那时起,牛玉琴、张加旺加上父亲,带着16岁的大儿子张立军、13岁的二儿子张立富、7岁的三儿子张立强,组成一支老少造林治沙小分队,成了一卜树沙的常住户。

最早往一卜树沙运树苗,全靠人背驴驮。18里的沙地,脊背磨烂没事,可不能磨了树苗的嫩皮。背着一捆树苗逆风前行,还要绕着沙湾走,走到沙梁上,人就会被风带着树苗刮到沙梁下……

后来用柠条、沙柳、沙蒿及柴草,在沙里铺了一条小路,勒勒车能运送树苗了。驴拉人扯,一车子树苗运到一卜树沙,人和驴都变了样。毛驴看着他们植树,似乎也发起了愁,哭泣似的“吱哇哇”嚎了起来!

牛玉琴婆婆精神状况不好,她还要一天两三趟回家照顾,从此养成了走路带跑的习惯。抢墒时节,实在忙不过来了,只能委托邻居照料一两天。

为保证树苗的成活率,张加旺要去几里路上搅辘轳挑水,一天十几担。水不够用,牛玉琴也挑起了水担。夫妻俩一前一后,上沙梁下沙坬,肩膀被扁担压烂了,还没好呢又被压烂。

一天,牛玉琴突然发现张加旺走路一瘸一拐的,就问:“你的腿怎了?”

张加旺说:“没事,小腿起了个疙瘩。”

歇下来时,牛玉琴拉起丈夫裤腿查看,一个核桃大硬硬的肿块,问:“甚时起来的?”

“时间长了,以前豌豆大小,不疼不痒的——这几天长大了,还开始疼了。”

“快到医院检查一下。”

“等夏天闲下来再说。”

真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张加旺患的是骨增生,小腿上的肿块开始滚雪球似的疯长,十几天就像捣药石杵一样大了。摇摇晃晃地挑着一担水,等到了一卜树沙,洒了一半……他只能到县上住院进行手术。手术进行了5个多小时,躺在病床上,张加旺的心却在一卜树沙,才两年多的时间,树林里都听见鸟鸣声了,一声声比歌儿还好听;太阳的火也像被树林吸走了,不再在沙梁上燃烧!要是再给他3年的时间,一卜树沙1万亩荒沙就能彻底变绿,那时,他就是死也可以闭上眼睛了.

张加旺只住了20天院,不顾医生的反对就出院了。县林业局给牛玉琴送来了100公斤柠条籽、3万株榆树苗。张加旺跟牛玉琴说,这是雪中送炭啊,咱一定要将这些榆树苗种植到一卜树沙!

谁知病魔无情,腿病又犯了,张加旺不得不再次住院进行手术。牛玉琴一下几头忙了,每天凌晨4点起床做饭,让张立军负责植树,她6点钟到东坑坐班车到县城医院,给张加旺买好药,等开始输液后,她9点钟再返回一卜树沙。没几天,牛玉琴也病倒了,急性阑尾炎,住进了医院。11岁的张立强不得不退学,伺候父亲和母亲……

在之后的两年里,张加旺9次住院、7次手术。每每是手术刀口刚好上了,便到一卜树沙植树;没等树植好了,又被送进医院手术——即便是左腿被截肢后,他依旧拖着一条腿,爬在沙梁一棵一棵地植着树,植着他心中的绿色。

雨后太阳红似火,

片片早霞燃沙窝。

骡子驾辕驴拉套,

张加旺坐车子又进沙了。

1988年5月的一天下午,张加旺跟牛玉琴说:“玉琴,我因植树死,你要为树活,我真的不甘心,老天爷怎就不能再给两年的时间!?”

张加旺倒在了沙梁上,心脏停止了跳动,可手里还握着一棵青翠的榆树苗。那年,张加旺才49岁。

丈夫张加旺“走”了之后,有人劝牛玉琴干脆将林子卖掉,好好过日子!也有人劝牛玉琴得为以后打算……牛玉琴却谁说什么也不听,毅然决然地走进了一卜树沙。为了纪念丈夫,她给一卜树沙林区取了旺琴林场的名字,一边调运树苗,一边安排劳力。张立军也自觉地扛起重担,跟着母亲进沙了!

牛玉琴和她大儿子张立军欣慰地看着他们营造的沙地绿洲

牛玉琴在一卜树沙盖起了三间砖房子,牛玉琴在一卜树沙打了一口水井,牛玉琴这是要跟毛乌素沙地过日子,牛玉琴已让一卜树沙一万亩荒沙变绿了,牛玉琴又承包下几万亩的荒沙……

好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不断地从一卜树沙飞出来,飞在金鸡沙村,也飞在报纸、广播里。10年里,牛玉琴的旺琴林场已有杨树4140亩、榆树300亩、柳树350亩、桑树40亩、沙柳4987亩、柠条650亩、紫穗槐1200亩、踏郎2467亩,共计1.8万亩,搭设障蔽1.5万公里,治理区植被覆盖率达到30%以上,流沙基本被固定了。

从一卜树沙开始,牛玉琴造林治沙的脚步再也没有停下。绿色一年一年地扩展着,从金鸡沙村蔓向毛团村、伊当湾村;绿色也一年一年地锁着风沙,毛乌素沙地不再向前侵袭滚动了……

牛玉琴只读过几天小学,她一直说,自己吃尽了没文化的苦。一摞摞的治沙书籍,村里给她送来的报纸,起初在她面前,比毛乌素沙的荒凉还要荒凉多少倍!她偷偷开始识字了,跟在一卜树沙植树相反,她每天对着报纸,从字典里抠出几个字来,记在心里。几年下来,已经可以读书看报了。

我说:“牛大姐,你真了不起!”

主持人再请牛玉琴讲话时,她拿出自己写下的发言稿,流利地讲了起来。

1992年,旺琴林场刚有了收入,牛玉琴就拿出自己攒下的一万元,又贷款一万元,投资两万元,盖了8间砖木结构的教室,建起了旺琴小学,解决沙区两个村民小组80多名孩子上学难的问题。牛玉琴说:“孩子上学比治沙还当紧,可不能叫孩子再做新一代的文盲了!”之后,牛玉琴又两次投资扩建旺琴小学。鸟鸣声声里,毛乌素沙边缘也响起了琅琅书声……

1993年10月15日,曼谷,牛玉琴从泰国诗琳通公主手中接过联合国粮农组织颁授的“拉奥博士奖”。那一瞬间,牛玉琴说,她的心一下又飞到了毛乌素沙,飞到了一卜树沙,像鸟儿落到了绿荫中。“拉奥博士奖”是颁授给对改造人类生态环境有突出贡献者的。牛玉琴——这位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民,凭着她的执著,她牛一样的奉献精神,从一卜树沙开始,让毛乌素沙的风沙渐渐隐退,让绿色变成毛乌素沙的主色调……牛玉琴捧着“拉奥博士奖”奖牌从泰国回来了。时任靖边县委书记的李三原,带着全县领导干部和乡亲们载歌载舞、夹道迎接,两名少先队员代表全县30万人民给牛玉琴捧上鲜花——不想出名的牛玉琴出名了,金鸡沙村乃至靖边县也跟着出名了!

羊羔羔落地四蹄蹄刨,

起鸡叫睡半夜不说熬。

一棵树就是一斗粮,

千棵树万棵树开粮仓。

一卜树沙就像一眼流淌着绿色的泉水,汩汩涌流。在一个个春天里,在牛玉琴勤劳的双手中,不仅改变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创造了一个个绿洲,而且为当地农牧业的发展、为乡亲们致富奔小康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牛玉琴说,今后将从两方面发展:一是在完善治理毛乌素沙的同时,进行综合开发,建立一个沙地农业示范区,建立一个综合开发利用示范林场;二是在林地中部平整亩土地,打3眼机井,以发展甘草、麻黄、柴胡等中药材和苜蓿、玉米等饲料种植业,发展200—300亩经济林,由此带动畜牧业的发展……

2000年,牛玉琴实现造林治沙2.7万亩。

2004年12月,由牛玉琴捐资修通了金鸡沙村到东坑镇的柏油路——旺琴路。

2006年,牛玉琴又给金鸡沙村捐资10万元,用于村内道路建设。

牛玉琴的三儿子张立强从林业专科学校毕业后,接过母亲造林治沙的接力棒,在牛玉琴治沙基地的基础上,成立了靖边县绿源治沙有限公司。他带领公司员工在一卜树沙区平整土地,更换土壤、增添设施,引进太阳能光伏扬水及节水灌溉系统,使苗圃幼苗的成活率达到92%,造林成活率达到90%。不仅提高了苗木成活率,降低了造林投资的成本,而且做到治理效率提升、治理步伐加快、治理节能环保。扩大育苗基地,现在公司的苗圃规模达到600亩,每年稳定出圃樟子松、沙地柏、杜松、侧柏等常绿树种80多万株。这些种苗除用来更换自己林区的老化树种外,还能提供一部分给周边群众,让他们也参与到毛乌素沙地的治沙造林中来。同时,在部分林区实施太阳能工程水罐自动渗罐技术,有效提高林草成活率。张立强敢想敢做,他把榛子引进到一卜树沙林区,榛子挂果后,效益挺好,开创了毛乌素沙地榛子种植的先河,也开启张立强“向沙地要经济”的治沙新路。

作为旺琴林场造林治沙事业的传承者,张立强先后荣获陕西省“保护母亲河”奖、榆林市青年突击手、第13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被陕西省治沙研究所聘为林业工程师,成为治沙所一名专业的治沙技术人才。他研究的多项治沙技术的成功实验,为荒漠化在可持续变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立强的儿子张继功,就读于山西农业大学,学的是园林专业。他说,他选择毕业后回到毛乌素沙地,回到一卜树沙林区,更好更专业地将祖辈和父辈们治理沙地的绿色梦想继续传承下去。

2023年植树节,牛玉琴又到一卜树沙林区植树。只是她再也听不到鸟鸣声了,双耳失聪这几年来,牛玉琴最大的遗憾就是听不到那一声声悦耳的鸟鸣!朝着毛乌素沙地深处的绿洲遥望,无人机在蓝天巡视着林区,牛玉琴看着儿子立强手中的显示屏,绿光闪闪,连绵不绝。两只喜鹊飞起,又悄无声息地落入绿荫之中。一阵风刮过,绿波滚滚,涌向天边。当年漫漫黄沙,一年刮不完的老黄风,只是留在记忆中的一些碎片了。她40年的造林治沙的时光,也仿佛在显示屏上闪现着,在她专注的目光中闪现……

靖边县提出发展县域经济的“1365”战略,其中“以乡村振兴打造优质高效农业,以治沙、治水、治土为核心的生态文明产业”,说到了乡亲们的心坎上。牛玉琴说:“发展生态文明产业好啊,给咱们指明了方向!”不用扬鞭自奋蹄,牛玉琴依然老当益壮,如一头只管躬身耕耘的“老牛”,每年春天,还在毛乌素沙地里忙碌着,在她的苗圃里,一片郁郁葱葱的樟子松已有一米多高了,即将移栽进沙里,代替那些长不成材的“老头树”。

截至2025年春,旺琴林场拥有推土机一台、打坑机一台、轿车两辆、运输车一辆,以及两套9.5千瓦的太阳能光伏扬水和节水灌溉系统,植树实现了机械化作业,造林治沙面积达到11万亩……

望着毛乌素沙地郁郁葱葱的林草美景,乡亲们说,这是牛玉琴营造的绿洲!(霍竹山

(本文图片由陕西省林业局供图)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薛家洼生态“痛点”的绿色蝶变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