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感知生态之变丨从6.7万到14.8万种 见证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答卷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积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一大批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栖息繁衍环境不断改善,为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挑战作出新贡献,一幅万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no
时间 : 2025-08-16 浏览 : 97
-
-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带来范式转变——访美国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 专访|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带来范式转变——访美国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 新华社记者葛晨 谭晶晶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创造一系列变化,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伟大范式转变,美国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经济和社会理论家杰里米·里夫金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视频专访时说。 “我是中国生态文
时间 : 2025-08-16 浏览 : 623
-
-
中国创新古树保护方式传承“绿色记忆”
这是2025年8月7日拍摄的晋祠风景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新华社太原8月15日电(记者王皓)检查病虫害、清理树洞朽木、采用环保材料填充修复……在被誉为“武庙之冠”的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内,20余株上百年树龄的古树名木,经过专业人员数月努力,得到了进一步养护和救治。 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古树因树龄老化、
时间 : 2025-08-16 浏览 : 572
-
-
川蜀大地萌物“运动会”,“助兴”世运会
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 正在四川成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 在赛场上展开激烈角逐 而在成都北郊的森林里 一群特殊的“运动员” 已在这片自然赛场上演练了千万年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 位于“华西雨屏”中心地带 巨大的海拔落差与丰沛的降水 孕育了这片生命丰富的乐园
时间 : 2025-08-16 浏览 : 143
-
-
“千园之城”北京:超92%市民享受“出门见绿”
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截至目前,北京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已达92.92%。这意味着,在这座“千园之城”,超92%的市民可享受“出门见绿”的生态福祉。 在北京天坛公园,市民在练习太极功夫扇。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北京完成
时间 : 2025-08-16 浏览 : 117
-
-
智能科技守护藏北生态
在西藏那曲市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监测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交替呈现着无人区不同角落的生动画面:藏羚羊群在冰川脚下悠闲觅食;藏野驴在草原上缓步前行;雪豹的身影在某处岩壁间一闪而过。每一幅画面都配有精准的物种识别数据和地理坐标,将生态状况转化为清晰可读的数字信息。 这就是正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天空地
时间 : 2025-08-16 浏览 : 109
-
-
“天然空调”里 藏着什么生态密码?
no video 什么是“天然空调”?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湿地 因其能通过蒸发、蒸腾等过程调节气温和湿度 形成类似空调的降温效果 湿地也成为夏季里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什么是湿地? 简单来说 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 几乎涵盖了陆地上所有相对固定的、天然或人工的水体 还包括低潮时水深低于6米的
时间 : 2025-08-16 浏览 : 57
-
-
拉萨的生态“密码”:这座城市有个“肺”
7月24日 在津巴布韦开幕的《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上 中国9地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拉萨位列其中 成为西藏首个“国际湿地城市” 这背后 世界上海拔最高、国内面积最大的城市内陆天然湿地 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不可没 绿树掩映下的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门。新华社记者 黄智琪 摄 拉鲁湿
时间 : 2025-08-16 浏览 : 41
-
-
和总书记面对面 | 青山常在路更长
一场雨后,浙江安吉余村绿意浸染、蝉鸣悠扬。穿过山清水秀的村口,沿着村主干道往里走,“春林山庄”的招牌赫然醒目。 五年前,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余村,走进这一全村最早的农家乐“春林山庄”。山庄主人潘春林热情将总书记迎进院内,向总书记介绍这些年来农家乐经营和白茶等特色农产品销售情况。 “总书记
时间 : 2025-08-16 浏览 : 51
-
-
雪豹“凌小芒”救护记
新华社西宁8月15日电(记者李宁)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于当天发布公告称,救护中心于今年6月4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救护了一只雄性雪豹幼崽,这是救护中心今年继雪豹幼崽“凌小蛰”之后救护的第二只雪豹。 这是雪豹幼崽“凌小芒”被发现时的现场情况。新华社发 6月2日,久治
时间 : 2025-08-16 浏览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