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沙海新绿映天山

2025-09-17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60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通过科学治理,荒漠和沙地面积“双缩减”,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巨变。

初秋时分,塔里木河下游的这片牧场吸引了20多户牧民回来长住。

而十多年前,因为干旱缺水,寸草不生,牧民们被迫搬离这里。

牧场复苏的密码来自塔里木河上游的生态补水,7个大型水利枢纽蓄住了天山雪融水,沿途10条引洪干渠和78条支渠如同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把水输送到戈壁深处。水流之处,更多的植被得以复苏。

十年间,塔里木河下游河道一公里范围内,地下水位抬升了约7米,2300平方公里植被得以恢复。牧民逐水草而居,热孜万古丽一家刚回到牧场的时候只养了100多只羊,如今她家的羊已经增加到500只。

不仅牧民回来了,跳鼠、马鹿等170多种野生动物也重新回归人们的视线。

像这样的沙化土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已经治理了5.2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8个上海市的面积。就在去年底,塔克拉玛干沙漠历史性实现锁边合龙,给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海织上了一条3046公里的“绿围脖”。眼下,大家正忙着平整沙地,扩边增绿。阿卜杜热伊木家三兄弟就包下了1100亩沙地种植葡萄,当时,不少邻居都说他们是异想天开。

三兄弟的底气来自于扩边增绿对生态的改善。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这处风口,大片防护林不仅挡住了风沙,也增加了降雨,旁边的枣树已经硕果累累。阿卜杜热伊木三兄弟也放下心来,扩大果树种植规模。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三兄弟种下的葡萄苗已经扎下了根。

沙漠成绿洲,荒滩变果园。如今在新疆沙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达184.5万亩,枸杞、甘草等沙区特色节水型林草产业蓬勃兴起,沙产业年产值突破43.7亿元。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光伏+治沙”:中国式绿色发展引擎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