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的锡林郭勒探索

2025-10-13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39

锡林郭勒盟地处首都北京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以草原为主体,兼有多种地貌类型的边境地区。锡林郭勒盟草原面积2.6亿亩,为盟域面积的87%,占内蒙古草原总面积的1/4以上,居全区首位。长期以来,受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当地草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退化,过牧是主要因素之一。面对草原过牧这一制约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锡林郭勒盟盟委、行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生态保护重大政治责任,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以全面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扎实推进草原过牧问题治理,全力促进草原休养生息和畜牧业转型升级,在草原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努力探索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强化顶层设计,全面压实草原保护责任

锡林郭勒盟坚持规划引领,制定完善《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工作实施意见》《全面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政策性文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有效提升生态保护建设刚性约束。认真实施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将全盟2.7亿亩天然草场全部纳入补奖政策范围,构建了清晰的禁牧与草畜平衡空间格局。其中,落实禁牧区2762.56万亩(包括常规禁牧1032.86万亩、轮刈禁牧区1533.82万亩、草原特殊生态功能区禁牧保护195.88万亩),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划定草畜平衡区24600.05万亩,通过科学核定载畜量,引导牧民合理利用草原,禁牧区面积结构进一步优化,草畜平衡区责任更加明晰。全盟12个旗县市(区)(不含二连浩特市)、69个苏木乡镇(场)、685个嘎查村(分场)、10万余户、32万余农牧民,实现了草原保护政策的全覆盖,为从根本上解决过牧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精准摸底排查,牢牢掌握超载管控主动权

底数清、情况明是科学决策的前提。一是精准核定超载量。锡林郭勒盟要求各地严格按照第三轮补奖政策核定的载畜量标准,组织力量逐苏木镇、逐嘎查、逐户核实牲畜存栏量,精准计算超载量,并建立翔实的超载清单,做到底数清晰、目标明确。二是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召开春季休牧新闻发布会、发布公告、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政策。特别是创新制作“明白卡”,明确告知每户牧民暖季允许放牧的牲畜头数,让牧民心中有数、行为有度。同时,签订责任状、合同,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三是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建成牧户通基础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牧户基本信息、草场面积、载畜量、超载量等数据的信息化、动态化管理,为精准监管和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深化改革措施,保障草原生态科学合理利用

2023年,锡林郭勒盟将5个旗市列入草原保护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因地制宜推进各项改革试验工作,取得了探索建立草原科学修复治理体系、多元化草原修复治理投入机制、草原网格化监督新机制等7个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形成了“科学修复—权属改革—产业转型—全域监管”四位一体的良性发展体系,为草原保护发展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模式。通过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2024年全盟草原植被盖度达到51%、产量达到69公斤/亩,较10年前分别提高了10个百分点和9公斤。2025年7月,锡林郭勒盟成功承办全国草原保护发展改革试验区建设暨治理超载过牧现场会,向全国各省区介绍推广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保护成果和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的典型经验。

严格执法监管,确保禁牧休牧制度落地生根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一是严格奖罚分明,实行责任落实与资金发放相挂钩机制,对严格执行政策的牧户予以奖励,对违规放牧行为坚决扣发补奖资金。二是周密部署休牧工作。各旗县提前制定春季休牧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对休牧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和督导。三是强化执法检查。公开举报电话,充分发挥草原管护员和督查工作组的作用,采用明察暗访、异地互查等方式加强巡查。今年以来,全盟查处违规放牧案件2165起,处罚344.64万元,有力震慑违规行为,有效推动了草原生态保护。

创新监管手段,构建草原网格化管护新格局

提升监管效能是巩固治理成果的保障。一是实现网格全覆盖。按照每个网格管辖草原面积不高于15万亩的标准,全盟共划定1814个草原管护网格,并组建起一支1888人的草原网格员队伍,实现了“格格有人管”的基层监管网络。二是提升智慧监管水平。积极运用无人机、高清摄像头等科技手段辅助监管。如正蓝旗为苏木镇配备无人机每周巡查,并在重点区域布置高清摄像头实施24小时监控;东乌旗出台专职管护员管理办法,规范队伍建设。三是加强能力培训。阿巴嘎旗等地组织开展草原网格员业务培训,明确职责职能,提升专业素养,确保网格员能够真正发挥“前哨”和“探头”作用。

加强预警监测,提升草原生态保护前瞻性

防患于未然是科学治理的体现。一是强化巡查督导。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抽查,并成立无人机巡查组和实地督导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巡查检查。休牧期间,全盟巡查面积达2985万亩,其中无人机飞行407架次,巡查118.5万亩,发现并查处多条违规放牧线索。二是引入第三方监管。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重点禁牧区开展无人机巡护,科技赋能监管的效果初步显现。三是动态监测草原生态。各地草原工作站定期开展牧草长势监测。根据今年7月份监测数据显示,全盟牧草平均高度、盖度、干草产量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了5.3厘米、8.73个百分点和27.85公斤/亩,表明草原生态恢复趋势向好,禁牧休牧和减畜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

治理草原过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锡林郭勒盟将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持续在精准摸底、科学分流、设施建设、严格监管、产业引导上下功夫,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紧抓人、畜、草关键问题,疏、管、转“三管齐下”,一地一策探索形成解决草原过牧的锡林郭勒良方,推进草原生态、牧民生活、畜牧业发展全面向好。切实守护好这片辽阔壮美的草原,努力实现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共赢目标,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乌日根巴雅尔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国家公园大家谈 | 依法科学织就国家公园空间蓝图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