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堵河源“林长+”推进保护发展
在鄂西北的群山深处,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层林叠翠、生灵栖息。近年来,保护区以“林长制+网格化”为管理核心,在守护生态的同时,巧借资源优势发展绿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同频共振的路子。
——四级网格织密生态“保护网”。
“从山林到农户,每一寸土地、每一户人家都有人管。”保护区工作人员的话,道出了这里精细化管理的秘诀。保护区创新推行“一张图、一张网、一个标准”管理模式,构建起四级网格体系:2个一级网格覆盖局、乡层面,统筹整体工作;15个二级网格延伸至站、村,衔接上下联动;207个三级网格由兼职管护员、生态协管员驻守,负责日常巡护;1985个四级网格扎根农户,打通管理“最后一米”。
这张“网格网”实现了对保护区自然资源和7980名常住人口全方位、无死角覆盖,包山头、包户头、包人头的责任机制让管护任务落到实处。管护员带着巡护手册穿梭山林,农户主动参与生态监督,如今在保护区内,护绿、爱绿已成为共识。
——科研宣教擦亮生态“金名片”。
红外相机镜头下,林麝迈着轻盈的步子穿梭林间,金雕在天空盘旋,中华斑羚驻足回望——这些珍贵的画面,是保护区生态向好的生动注脚。为摸清生态家底,保护区持续做实巡护管理、做优科研监测,近5年累计投放红外相机900多台次,成功捕捉到146种动物的影像资料,其中不仅有林麝、梅花鹿、金雕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还有中华斑羚、黑熊、猕猴等2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这些“秘境生灵”的身影多次走上央视屏幕:累计54期亮相《秘境之眼》,9次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保护区还同步做细科普宣教,通过影像展播、实地讲解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堵河源的生态故事,这里的生态价值正被越来越多人看见。
——绿色产业激活乡村“新活力”。
生态守得好,还要让群众富起来。保护区柳林乡墨池村顺水坪有张“好牌”:直线距离神农架大九湖仅7公里,高海拔的凉爽气候成了天然优势。保护区顺势而为,推动这里发展避暑旅游、乡村旅游,“凉经济”渐成气候。每到夏季,不少游客循着清凉而来,住进村民的民宿,尝着山里的野菜,村子里热闹起来,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不光有“凉经济”,高山优势还催生出“林下宝”。在墨池村顺水坪、干溪坪区域,连片的淫羊藿、黄精等中药材长势喜人。保护区引导村民发展林下经济,1000余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既不破坏山林,又能产生稳定收益,让“绿水青山”实实在在变成了“金山银山”。
从织密管护网络到科研宣教赋能,从守护生态安全到发展绿色产业,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生态保护的“堵河答卷”。(程平 龚钐杉)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