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启动园林绿地碳票试点
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正式启动“通汇赢”城市园林绿地碳票建设工作。这是北京市首个开展地方碳票体制建设的区域,旨在通过科学核算绿地碳汇量、构建碳票管理机制并创新碳消纳路径,为全国城市绿地碳汇交易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通州方案”。
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绿肺”,其固碳减排功能是城市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生态支撑,但与传统林地碳汇相比,城市园林因人为管护活动频繁,碳储量受外界因素影响更为显著,这也为碳汇核算工作带来了独特挑战。
针对城市园林绿地碳汇核算难题,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将率先开展增汇减排方法标准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碳汇核算方法学。该方法学聚焦乔灌草湿复合生态系统,明确监测指标体系、核算边界范围与数据校验规则,尤其关注修剪、灌溉等人为管护活动对碳储量的动态影响,以提升核算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作为此次试点工作的核心任务,通州区已明确以张家湾公园为首个试点推进碳票项目开发。目前,项目团队已完成初步的适宜性评估,后续将逐步开展碳汇量精准核算、第三方技术核查等关键环节,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全部备案登记工作,最终形成北京城市副中心首批可上市交易的城市园林绿地碳票。
据测算,每张碳票背后,都将对应数万平方米绿地通过光合作用与生态修复实现的碳减排量,是城市生态系统“碳实力”的直观体现。未来通过碳票交易获得的收益,将优先用于升级智能灌溉设备、补种乡土树种及湿地修复,形成“生态保护—碳汇开发—价值增值—再投入保护”的良性循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向共赢。
为推动碳票高效流通,充分释放生态价值,通州区正在编制《通州区城市绿地碳票消纳利用方案》,设计涵盖企业减排、文旅消费与低碳会议三大消纳场景:一是服务企业低碳发展,鼓励企业购买碳票以抵消自身碳排放,践行社会责任或提升ESG评级;二是联动文旅消费场景,支持文旅场所开发“碳票+门票”特色套餐,可自愿加购小额碳票,为生态保护“献力”;三是倡导低碳办会,鼓励各类大型会议、活动通过购买碳票抵消办会产生碳排放,践行国家“双碳”战略。 (郑晓春 雷霄 沙欢)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