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海南省五指山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2025-09-04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103

五指山市位于海南岛中南部,森林覆盖率近90%,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占市域国土面积近2/3,森林资源丰富,森林景观利用潜力巨大。

近年来,五指山市聚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动生态旅游、热带特色高效农林业、森林康养等产业,不断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效益,努力实现“身在宝山硕果累累”。目前,全市已发展益智5.2万亩、茶园1.79万亩、油茶1.5万亩,打造七大特色产业优势区。

创新生态补偿制度

五指山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森林生态直补机制,并入选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市)。

从2014年开始,五指山市财政每年安排2500万元用于森林生态直补,2018年直补资金进一步提高到4000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累计6万余名林农受益。

构建生态补偿“全民网”。实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直补到户,同时将生态卫生环境整治、秸秆垃圾焚烧等污染环境行为纳入奖惩范畴,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良性运行机制,调动群众自觉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探索生态赎买政策。针对生态核心区的20余万亩经济林保护难题,该市创新开展生态赎买试点,对新春水库集水区的5347亩水源涵养林开展首期赎买试点,通过生态赎买逐步让经济林退出中部生态核心区,实现生态得绿、林农得利。

建立产业服务机制

五指山市持续推动科技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以特色产业发展技术需求为导向,常态化开展科技服务。全市形成森林直补、生态赎买、生态科技特派员等制度创新成果,是2024年全省唯一的林长制激励表扬县级单位。

组建多元科技特派员队伍。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组建生态科技特派员队伍。目前,全市共有136名生态科技特派员。

建立产业服务机制。在全市建立67个特色农林产业基地,出台“林长+生态科技特派员”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等5项管理办法,为每名科技特派员提供20万元项目启动资金,确立一个项目至少培育1—2个致富带头人、带动3—5个农户的工作目标。鼓励科技特派员以技术、资金等方式入股,创办领办农业科技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联合体。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出台五指山热带雨林大叶茶红/绿/白茶、雨林蜂蜜、雨林茶油等多项团体标准,发布“五指山珍”区域公用品牌,被科技部纳入“100+N”开放协同创新工作体系,村级电子商务服务覆盖率达100%,获批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跻身全省科技创新第一梯队。

推动生态产业融合

近年来,五指山市生态旅游产业加速崛起。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递增,特色农林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森林康养产业吸引大量外部客源,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打造“雨林+”产业体系。依托热带雨林的优质生态环境,积极推进“雨林+体育”“雨林+文化”“雨林+农旅”等产业深度融合。举办了“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场活动、“雨林与您”体验活动、雨林红叶节等特色活动,开发有热带雨林徒步、“红+绿”旅游等精品路线和“山海联动”等旅游产品。

培育热带特色高效农林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做足茶叶、雪茄烟叶、野菜叶“三片叶”文章。开展五指山大叶茶碳足迹核算研究,建设“信用+监管+溯源”应用体系,打造茶叶信用监管体系,提升五指山热带雨林大叶茶知名度。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凭借“名医+气候”优势,省市共建海南省胡大一心脏中心、海南省凌锋神经医学中心。同时,结合森林芬多精数字地图的构建,有效吸引疗养人群前来入驻体验,逐步形成集医疗、康复、养生于一体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

硕果累累显成效

自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以来,五指山市持续推动生态资源资产盘活机制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指山市编制完成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与应用研究报告、热带雨林“四库”建设规划(2023—2035)。出台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及大叶茶提质增效、热带雨林大叶茶碳标识生态价值提升工程等实施方案,成功开展雨林大叶茶基因测序,确认五指山雨林大叶茶为世界新发现的第三种类型茶。全省首创开展酒店“生态价”试点,明确酒店生态产品价值指标体系、核算方法和实现路径,并在水满乡周边酒店推广应用。

同时,深化与斯里兰卡茶产业的国际合作,探索打造“一带一路”海岛红茶国际品牌。五指山茶叶应用场景入选海南第一届信用应用场景优秀案例,构建起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茶叶监管体系及茶叶信用标准。(曾庆梅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江西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先试落地见效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