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英语国家“绿色长城”建设专题研修班在宁夏进行现场教学
日前,来自埃及、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7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34名学员,参加了由中国商务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主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非洲英语国家“绿色长城”建设专题研修班。期间,研修班赴宁夏银川、吴忠、中卫等地深入学习中国在荒漠化防治、森林保护管理、国土绿化等方面的实践与经验。
2025年7月30日,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在宁夏林业和草原局挂牌成立。此次研修紧密结合了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所秉持的合作理念与先进技术,为学员们搭建了一个跨区域交流与学习的优质平台。
来自冈比亚环境气候变化和自然资源部公园和野生动物管理司的工作人员宾塔·桑布是学员之一。来华多日的研修考察让她心潮澎湃:“我惊喜地发现,中国正将大片沙漠转化为绿洲。这不仅为动植物的繁衍栖息提供了坚实保障,更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卫市沙坡头,曾经肆虐的沙丘已被整齐的草方格牢牢锁住,一丛丛耐旱植物在沙地上顽强生长,与远处的黄河相映成景。在沙坡头治沙现场,治沙专家在烈日下开启了一场生动且极具实操性的草方格治沙教学。
专家一边向学员们阐述草方格治沙的原理与关键要点,一边拿起一把麦草铺展在沙地上,手持特制的铁锹,找准位置,以恰到好处的力度,将麦草的中间部分稳稳扎进沙子里。随着铁锹的一起一落,一个约1米见方的草方格雏形在沙地上显现。
实操过后,来自肯尼亚的学员阿加莎·内利玛感慨:“治沙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专家日夜钻研的精神都让我感动。在我的家乡,也有广袤的沙漠和严重的风沙问题,今天在这里,我看到了如此简单却又有效的治沙方式,我相信,这种方法如果能够推广到肯尼亚,一定会给我们的治沙工作带来新的希望。”
“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四十多年来,成效斐然,在筑牢北方生态屏障、带动林业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等方面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范本。得知宁夏是中国防沙治沙的前沿阵地,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的农业工程师阿卜杜勒瓦赫德赞叹:“这次旅程,我从中国人民身上学到了许多有关防沙治沙的经验,也很希望把这些经验带回埃及,帮助我们国家的林业发展。”
考察团一行还考察了宝丰集团光伏发电项目。宝丰集团建设了大规模的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电站内光伏组件排列整齐有序,形成了壮观的新能源生产景观。在“光伏发电+作物种植”的生态系统中,光伏板下方和作物种植区域为多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地参访,学员们对中国林业发展特别是荒漠化防治和国土绿化工作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他们一致认为,中国举办此次专题研修班为各国交流技术和经验提供了重要平台,为全球“绿色长城”建设和荒漠化防治事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政府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林业发展政策,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这是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成功秘诀。”非盟委员会工会干事伊万·马加罗表示,中国的沙漠通过综合治理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传统农业通过绿色转型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农民增收。中国在林业科技创新、生态产业发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值得非洲国家认真学习。
宁夏实地考察结束之际,埃塞俄比亚野生动物保护局高级发展专家门贝雷·塞尤姆表示:“这是一次收获满满的学习之旅,我们可以从丰富的中国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推动非洲‘绿色长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孙雪珂)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