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绿色公民行动”在祖国北疆大地撒播绿色希望

2025-08-06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71

为积极响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全球十亿绿树运动”,中国绿化基金会于2011年启动了“绿色公民行动”品牌项目。项目秉持“携手同心、绿色同行”理念,旨在凝聚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投身国土绿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宣传,将绿色的种子播撒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

14年间,“绿色公民行动”始终紧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以推动林草高质量发展为核心,重点实施了“一带一路”胡杨林生态修复计划、一平米草原保护计划、10元点绿阿拉善、让果树带父母回乡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将国家宏伟蓝图转化为全民参与的生动实践。

通过持续耕耘,“绿色公民行动”将绿色希望撒播在祖国北疆大地,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提升了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切实增强了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绿染山河注入了坚实的社会力量。

种下胡杨,助力丝路沿线绿色发展

胡杨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特有树种,对维系区域生态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天然胡杨林的分布区与古丝绸之路高度重合,其中,91.1%的天然胡杨林集中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和宁夏亦有分布。

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绿化基金会积极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生态保护路径,深度融入国家“三北”工程建设,聚焦胡杨林生态修复、荒漠区绿洲植物保护与恢复等主题,着力构建以胡杨为主的“绿色生态走廊”,成为中国绿化基金会成立40年来紧跟国家战略实施国土绿化重大项目的一大创新举措。

2016年,“我有一片胡杨林”公益项目启动,呼吁社会关注胡杨保护。2018年,“一带一路”胡杨林生态修复计划正式启航,并设立“一带一路”生态治理国际合作基金,在丝路沿线重要节点建立胡杨林生态修复示范点,利用胡杨等抗干旱的树种进行生态修复和防护带建设。

在此背景下,一场轰轰烈烈、规模宏大的植树造林行动在内蒙古、甘肃、新疆7市8县的荒漠化地区展开。

内蒙古额济纳旗作为丝路节点和西北地区生态屏障,曾饱受沙尘暴困扰。2018年,额济纳旗作为“一带一路”胡杨林生态修复计划项目首站,开展造林工作。截至2025年,项目已在额济纳旗累计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种植以胡杨为主的树木共58.7万余株、面积4854亩。

从额济纳旗一路向西,来到甘肃省金塔县。这里地处巴丹吉林和库木塔格两大沙漠之间,是全国荒漠化最严重、受风沙危害最深的地区之一。2021—2025年,9.48万余株胡杨在金塔县落地生根,修复面积2398.5亩,有效减缓了沙漠蔓延的脚步。

“一带一路”胡杨林生态修复计划项目第三站是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曾因下游断水导致胡杨大面积枯死。自2019年起,项目让44.7万余株以胡杨为主的树木在此重新扎根,3089亩退化土地得到逐步恢复。

该项目凭借多渠道募资、科学论证与严格督查,赢得社会广泛认可,先后获评2018年度社会责任优秀公益项目奖、2022年度慈善盛典年度优秀案例等荣誉。

截至2024年,项目与腾讯公益、新浪微公益等平台深度合作,网络募捐影响力持续增强。携手凯迪拉克、华为、明门、宁德时代等50余家爱心企业,吸引社会公众200多万人次,累计种植以胡杨为主的树木113万株,修复1.12万亩荒漠化土地,种植的胡杨累计碳汇量达14.4万余吨。

聚木成林,绿进沙退。昔日荒凉荒漠戈壁,因“一带一路”胡杨林生态修复计划项目实施,绿意正悄然复苏,丝路沿线绿色发展再现活力。

修复草原,助力北疆重现生机盎然

我国草原面积近40亿亩,居世界第一。草原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构筑生态安全屏障至关重要,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助力,同时也是牧区发展的根基。

在内蒙古鄂托克旗,牧民斯日古林夫妇自20世纪80年代起便为守护草原而战,从零星撒播柠条种子到实现千亩草场轮牧平衡,他们用行动锁住了水土。然而,一己之力难挽草原整体退化之势,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为此,2019年,中国绿化基金会发起全国首个草原保护公益项目“一平米草原保护计划”,旨在通过在退化土地荒漠化地区种植以柠条为主的灌木作为防护带,行间带撒播杨柴、沙打旺、草木樨等优质乡土草种进行草原修复,并辅以修葺草场围栏、封育管护等措施,促使草原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助力北疆重现水草丰美之景。

2020年初秋,项目探访小队第一次来到“一平米草原保护计划”现代汽车察哈尔右翼中旗项目地时,草原的荒芜之境令众人大为震惊。“气候干旱,草场严重退化,放眼望去根本看不到草,目光所及只有荒原。”

随着项目的开展,针对项目区不同的草原退化类型盐碱干湖和退化草地,采取不同修复模式,退化草地得到有效治理,区域植被覆盖度达60%。同时,周边牧民自发开展草场封围,抚育草原植被,实现畜牧业与草原生态的平衡性发展。无偿提供收割草料,也减轻了牧民负担。

当探访小队再次来到项目地,昔日裸露的地表被绿草和野花所覆盖,环境变美了,游客纷至沓来。

“一平米草原保护计划”项目负责人介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注重提高草原植被覆盖度、草产量,还新增了披碱草、羊草、冰草等优质乡土草种,并升级灌溉设备,进一步提升修复效率与生物多样性,成效显著。

多年来,“一平米草原保护计划”联合现代汽车、肯德基、伊利金典、招商银行等爱心企业和30万人次爱心网民捐资参与,并携手中国绿化基金会自然保护大使许凯以及众多明星,汇聚粉丝力量,共同修复了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等地的退化草原。截至2025年,共修复完成退化草原540.89万平方米。

种植梭梭,构筑屏障遏制沙漠蔓延

阿拉善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地处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带的核心区域,是我国“四大沙尘源”之首。作为“三北”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状况直接关系国家边疆的生态安全与稳定。

中国绿化基金会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防沙治沙的重大战略部署,于2012年启动“10元点绿阿拉善”公益项目,在风沙危害的重点区域和连接“三北”防护林带的关键节点,以人工造林方式种植“沙漠植被之王”梭梭树,遏制沙化、恢复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并助力牧民通过梭梭嫁接肉苁蓉发展沙产业增收。

退休林业人师余从未去过阿拉善,但在一次上网时偶然了解到中国绿化基金会绿色公民行动品牌发起的“10元点绿阿拉善”公益项目。他看着照片里生机勃勃的梭梭,以及“10元即可种下一棵梭梭,用爱心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号召,找到了延续林业人使命的好机会。“我能做的不多,一个月少抽一包烟,把节省下的钱拿去多种点树”。

2020年起,每月一次打开界面、转账捐赠,就成了师余最熟悉的动作。

该项目自实施以来,无数像师余一样的爱心人士加入了这支“绿色队伍”。截至2025年,项目共种植梭梭170余万穴,修复荒漠化土地3.79万多亩,种植的梭梭累计碳汇量达3.09万余吨。

为让捐赠者实地见证梭梭为阿拉善带来的巨变,中国绿化基金会组织了一次探访活动。在阿拉善左旗苏海图嘎查,首批种下的梭梭林如今已绿意绵延、蔚为壮观。

同时,通过项目带动当年受帮扶的项目户沈永财不仅种了梭梭,还带动苏海图嘎查的牧民们转变了观念,发展以梭梭林嫁接肉苁蓉为主的沙产业,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这片片绿意的得来与“造绿者”的细心耕耘密切相关,他们扎根一线,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让每一份绿色梦想得以实现。

沙尘暴来临,如果有梭梭被吹倒掩埋,就等风沙过去后一株株补种好。“风沙吹倒多少次,我们就补种多少次,一定要让它们活下来!”施工单位负责人王平道出了背后艰辛。

而常年坚守在项目地的管护员甄世军,拥有更强大的责任心。钢丝钳、摩托车、护林手册……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却是他每次出发前都会再三检查的东西。春季一批批梭梭苗被运到项目地,幼苗根系稚嫩,甄世军只能采取机器打坑、人工种植方式。冬季甄世军包里要备齐钢丝和钢丝钳,每天巡护时要仔细检查、加固围栏,防止牛羊因找不到新鲜草料而啃食梭梭。

正是无数个像师余、王平、甄世军这样的“绿色卫士”,才换来了阿拉善荒漠中梭梭林的点点新绿,他们是“绿色公民行动”汇聚社会力量最坚实的注脚。

果树林,为贫困家庭带来甘甜好日子

为遏制生态脆弱区环境恶化,改善民生并缓解因青壮劳力外流导致的留守儿童问题,2016年,中国绿化基金会启动“让果树带父母回乡”绿色乡村振兴项目,通过营造果树经济林,在保持水土的同时,为农户创造家乡就业与增收机会,减少留守儿童,实现生态与生计双增值。

一贫如洗的老房子、一片玉米地、年长七岁的姐姐、在外务工的父母……贫穷曾如一道墙,阻隔了刘贤全与父母的团聚。

苹果树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改变。2017年,在项目支持下,刘贤全父母在自家承包的土地上也开始种植苹果树。看着地里日渐粗壮的果树,刘贤全父母决定返乡了,爸爸经营起了果园,妈妈在当地的合作社工作,每月都能有固定收入,一家人的日子充满了希望。

2019年,果园迎来了首次丰收。随着果树进入盛果期,产量逐年增加,收入也越来越高,破旧的老屋也得以翻新。站在翻修后的家门口,刘贤全比着“剪刀手”和妈妈拍下了幸福的合影。

苹果树也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刘家峡镇的贫困户带来了甘甜好日子。

曾经的刘家峡镇植被稀缺、满目荒凉,有的家庭一年净收入仅3000元。荒凉与贫穷使得青壮年背井离乡,只留下儿童和老人。

2016年,“让果树带父母回乡”项目在刘家峡落地,贫困户可免费领取苹果树苗,在苹果树下还能套种土豆、花生等农作物增加收益。

随着一株株苹果树在黄河岸边种下,点燃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脱贫希望,也照亮了留守儿童父母的回乡路。经过多年耕耘,刘家峡镇种植了16.22万余株苹果等经济树种、总面积2460.8亩,共帮助了800多户贫困家庭,让100多位留守儿童与家人得以团聚。

项目负责人介绍,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项目建设完成后,已有效稳定提高当地农民经济收入,实现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品牌的力量在于将国家战略的宏大叙事,细化为每个企业、每个家庭、每个个人触手可及的绿色选择。从胡杨挺立的风沙前线到绿草如茵的北疆牧场,从梭梭锁住的流动沙丘到果树飘香的乡村庭院,“绿色公民行动”品牌十四载砥砺深耕,凝聚无数社会力量,助力绿染山河,共同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答卷。(张萌 杨頔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两山”理念 绿色答卷 | 改革创新交出“林改四问”新答卷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