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林员贷,让梦想总有回应”
今年6月,随着中国农业银行永州分行与湖南省永州市林业局联合推出“护林员贷”,这一为生态护林员量身打造的便捷高效线上贷款产品,正成为当地生态护林员增收致富、推动乡村生态产业发展的有力金融支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希望与活力。
手续“瘦身” 资金“上门”
“守着20亩水塘想升级养殖,跑了3家银行都卡在抵押上。”冷水滩区生态护林员蔡秋仙曾望着自家30亩鱼塘愁眉不展。如今,笑容又挂上了她的脸庞,近期她申请的15万元护林员专项贷款即将到账。
“护林员贷”以“护林员贷,让梦想总有回应”为主题,引金融“活水”助力乡村生态产业发展,构筑生态保护新屏障,加速林农增收致富。目前,在永州,像蔡秋仙这样被列入首批“护林员贷”(白名单)试点的生态护林员有44名,首批贷款总额突破600万元。
过去,生态护林员想贷款搞种养副业困难重重,常常卡在抵押物不足、手续繁琐上。“护林员贷”的推出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永州市林业局负责审核生态护林员资格,要求申请者必须是在册生态护林员、上一聘期考核合格、巡护率在85%以上且产业项目有市场前景。审核合格的生态护林员直接纳入“白名单”推荐给银行。银行客户经理主动上门服务,省去了生态护林员跑村委开证明、跑银行网点排队的麻烦。
在贷款额度和利率方面,“护林员贷”也尽显优势。贷款起点仅需3000元,信用方式最高可贷30万元,林权抵押则能到50万元。20万元及以下年利率低至3%,极大降低了融资成本。而且手机就能操作随借随还,一次授信可用3年,符合条件可续贷9年,资金使用非常灵活。冷水滩区的生态护林员秦斌正是看中了这点,他申请了30万元用于扩建羊圈。“利息低,压力小,我打算多养些羊,形成规模。”秦斌说。
用途多元 生产生活双兼顾
“护林员贷”用途灵活,只要是合法合规的生产经营或合理的生活消费,都能申请。
江华瑶族自治县白芒营镇的欧阳能文是首批试点里借款额最小的生态护林员,他捏着“护林员贷”申请表,兴奋地说:“3000元能干什么?买50只土鸡苗,再囤半年饲料,刚刚好!”同镇的生态护林员奉前龙计划用1万元引进羊羔,胡仕雾的3万元则将投入鱼塘防渗改造……小数字背后,藏着一个个轻创业的起点。
对于不少生态护林员而言,产业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不足,亟待资金助力产业迭代升级。如冷水滩区的唐守刚,依托现有2000尾鱼苗养殖基础,申请10万元扩建标准化鱼池;刘元祥结合二代野猪养殖与蜜蜂产业优势,申请20万元林下种植黄精;零陵区的陆平申请20万元启动林下黄芪规模化种植,发展道地药材产业;罗继军申请20万元建设豆角种植加工一体化项目,延伸农产品价值链;江华瑶族自治县的黎春雷在现有500亩稻谷、43亩玉米大豆种植基础上,申请30万元专项用于新增150亩烤烟种植和筹建家庭农场。
零陵区的杨伟清是首批申请额度最高的生态护林员之一,他申请的40万元将全部投入林下中药材种植。宁远县李侦涛带领12名生态护林员通过联保联贷申请170万元资金,在中和镇开发千亩林下生态产业园,创新实施“油茶+西瓜红薯”立体种植,配套林下生态养殖土鸡、黑山羊、肉牛及白鹅,构建“禽畜粪便-有机肥-作物”循环链。“非常感谢林业部门对护林员的关心和帮扶,作为一名脱贫户,我们一定努力搞产业,不拖后腿。”李侦涛说。
此外,部分生态护林员将贷款用于改善生活。江华瑶族自治县的蒋小妹和杨清龙各申请了30万元用于房屋装修。“巡山回来,谁不想让家人住得更舒服点?”蒋小妹笑着说。还有人用于经营副业,零陵区的唐国凯申请10万元用于经营村里的百货店,他表示,开个小店方便乡亲,自己也能多份收入贴补家用。
部门协作 贷款办理省心透明
“这笔贷款办得快、利息低,关键还透明,没有乱七八糟的费用。”零陵区的生态护林员周忠云对贷款流程赞不绝口。“护林员贷”的成功推出,得益于永州市林业局与农业银行建立的深度协同风控机制。林业主管部门严审“白名单”,动态掌握生态护林员履职情况(巡护率85%是硬指标),精准分析产业发展动态,为银行提供真实可靠信息。农行则利用政府共享数据构建模型,精准评估风险。
“这套办法最妙的是把护林和增收绑在了一起。”永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用心巡山护林、考核达标,是获得贷款支持的前提,护好林子,就是守住了自己的“钱袋子”,从而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增收致富的良性循环。
随着“护林员贷”的持续推进,永州的生态护林员们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乡村生态产业也将在金融“活水”的滋润下蓬勃发展,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吕祎馨 郑卫民)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