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大象“旅行”背后的生态密码

2025-05-22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83


你喜欢怎样的旅行方式?是寻着向往的美食开启一场美食之旅,还是在旖旎的风光中感受自然之美,或是在民族风情中来一场人文之旅?无论你喜欢哪一种,云南都能满足你。

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活动的野象(2024年11月26日摄)。新华网发(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供图)

而生活在亚洲象国家公园候选区的野象们,在“逛吃逛吃”的生活方式中,留下了一段段如同旅行一般的足迹。它们是如何选择“旅行”路线的?在这些“旅程”的背后又藏着哪些生态密码?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一同去探寻答案吧!

季节决定“旅行”路线

5月,地处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的野象谷,虫鸣与鸟叫格外悦耳,在雨水的滋养下,热带雨林中的植被茂盛起来,雨林风光也更加迷人。但随着多个野象家族的“远行”,这里安静了许多,只有“大噜包家族”和“大缺耳朵家族”仍在附近活动,这也是多年来形成的规律。

在野象谷内活动的野象群(3月4日摄)。新华网 柴静 摄

“大噜包家族”“大缺耳朵家族”“小缺耳朵家族”“然然家族”,还有大众较为熟悉的“短鼻家族”,都是常年活动于野象谷附近的野象家族,特别是每年1月到3月——亚洲象“谈恋爱”的季节,这些家族都会齐聚于此。加上野象谷地处勐养片区的东西结合部,拥有丰富的水源、矿物质以及食物,让这里成为野象的理想活动地,此时总能看到象群一起活动的温馨画面,野象数量最多时达到了上百头。

“短鼻家族”在野象谷内活动(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供图)

“‘大噜包’和‘大缺耳朵’家族基本全年活动于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常常会到野象谷周围,也是我们能观察到的范围内活动。”大象医生保明伟介绍,而“短鼻家族”和“然然家族”季节性活动较强,每年1月至3月,便会现身野象谷。随着时间的推移,4月以后它们会逐渐北移,到数十公里以外的普文、景讷乡周围活动。

野象群在采食矿物质(资料图)。新华网 柴静 摄

此外,幼象也常在旱季出生,野象谷丰富的矿物、食物与水源有助于幼象成长,这也让象群更有安全感;到了雨季,整个保护区的植被都会生长起来,它们可选择的食物更多,象群就会选择去其他地方活动。

跟着美食去“旅行”

象是草食性动物,它们的消化系统效率不高,只有40%的食物可以被吸收,每头成年象每天需要采食自身体重8%左右的食物,因此吃对于它们来说,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事儿,也是它们“旅行”的重要目的。选择野象谷是因为旱季时这里仍拥有丰沛的食物,而“旅行”目的地的重要选择标准,也是要有足够的美食。

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活动的野象正在觅食(2024年11月19日摄)。新华网发(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供图)

保明伟表示,大象的活动范围非常大,它们会靠自己的智慧来统筹活动路线和轨迹。也许与祖祖辈辈的生活习性有关,大象能够准确地知道哪里有丰富的水源与食物。与此同时,它们的嗅觉也特别灵敏,可以通过嗅觉闻到较远地方的食物气味,并判断出有多少食物,从而灵活调整它们的活动路线。

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活动的野象(2024年11月27日摄)。新华网发(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供图)

“亚洲象大范围地活动,去采食植物,是它们能够适应环境的重要保障。”保明伟说,当前统计到亚洲象可采食的植物已超过400种,但单个家族或单个大象采食的植物种类在100种左右,所以它们会有不同的食物偏好。

没有目的地的“旅行”

大象的季节性活动,特别是当它们频繁在勐养片区活动时,为工作人员观察、研究、了解野生亚洲象提供很好的环境。保明伟介绍,“我们会对每一个家族、每一头野象的行为特点进行记录,了解每个家族更喜欢哪些食物,对水源地的选择有何偏好。”

中午时分在林中活动的亚洲象群(2024年3月5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比如‘然然家族’很少整个家族下水活动,偶尔下去活动时间也比较短;而独象在水中活动的时间就更长……”保明伟回忆着野象们的活动规律。在他看来,对大象的观察、研究一定是永远在路上的,它们的许多行为特点都会随着环境以及种群数量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大象带着小象在野象谷的河道内活动、玩耍(资料图)。新华网 柴静 摄

在大象“旅行”的背后,除了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它们的行为习性,也折射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近年来,亚洲象国家公园候选区通过建立生态廊道、修复栖息地、实施智慧监测等措施,不仅有效缓解了人象冲突,更让亚洲象的“旅行”路线更加自由、安全。云南的青山绿水间,大象用它们的“旅行”丈量着这片土地的生态韧性。未来,随着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的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将在这片土地上持续书写下去。

总策划:韩海阔

策划:李霞

统筹:罗春明 康静

执行策划:柴静 徐华陵

文稿:柴静

视频:徐华陵

支持单位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西双版纳州林业和草原局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安居” 生态价值“变现”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