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头被放归的救助象咋样了?
5月17日对于亚洲象“阿宝”而言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2024年的这一天,它正式回归野外,成为我国首头被放归的救助象。一年过去了,“阿宝”怎么样了?
放归后的“阿宝”在野外活动(5月12日摄)。新华网发(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供图)
在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附近徘徊、融入象群交到了新朋友、光顾大象食物源基地、去澜沧江游泳、活动状态良好……一年间,关于“阿宝”的消息陆陆续续地传来。近期,它走到了更远的地方,野性十足的它与一年前已胖若两象,同时也判若两象。
一路向北!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2018年4月,“阿宝”的闯入打破了普洱城区的宁静,随后有了“逛城象”这一称号的它被送到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接受行为矫正及野化训练。相比其他救助象,“阿宝”的野外生存技能更为丰富,身体更健康,这也成了它作为首例放归救助象的必要条件。对“阿宝”的放归,分为多个阶段进行,直到2024年5月17日,它正式回归野外。
2018年,亚洲象“阿宝”离开象群,闯入云南普洱闹市区(视频截图)。
“阿宝”被放归后,一直佩戴着GPS定位项圈,监测人员对它进行着密切观测。近期,“阿宝”传来了新消息——曾长期活动于勐养片区的它来到了景洪市景讷乡附近。“阿宝”的一路向北意味着它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也为救助象放归工作再添新惊喜。
放归后的“阿宝”在野外活动(5月12日摄)。新华网发(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供图)
“它一开始就是在这附近活动,还时不时会回到中心。”看着现在的“阿宝”,“大象医生”保明伟忍不住回忆起它刚放归时的状态。那时的它,一直依赖于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每天晚上都会在中心附近徘徊;渐渐地,它去到了离中心近30公里以外的保护区内活动;偶尔还会光顾大象食物源基地,再去澜沧江游个泳;近期它的活动范围扩大到了更远的景讷乡,这令保明伟和他的同事们感到欣慰。
疑似恋爱?总之有了新朋友
相较生活在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的其他亚洲象,“阿宝”拥有较为丰富的野外生存技能,跟随它一起开展野化训练且年龄较小的公象,曾在它的带领下学会了许多野外生存技能。“象爸爸”们曾经笑称这个组合是“‘宝哥’和它的‘小跟班’们”,可回到野外的它是否能交到新朋友,是否能融入象群一直是工作人员们忧心的问题。
亚洲象“阿宝”和同伴一起在野外接受野化训练(视频截图)。
记得看到“阿宝”和野象群一起出现在西双版纳野象谷的观象台,且融洽地一起活动时,保明伟开心极了,因为这意味着“阿宝”在渐渐适应野外环境。此后,监测人员也多次观测到它与象群一同活动。“它多次出现在象群当中,和象群有所交流,我们也在猜测它是否会跟象群里的母象谈恋爱,甚至是交配、生小象。”说起“阿宝”的终身大事,保明伟也像谈及自己的孩子,在他看来,“阿宝”继续保持着融入象群,一定可以找到“女朋友”,这也是他期待看到的。
放归后“阿宝”和其他象群一起活动(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供图)
“这家伙,安逸得很,比较会享受。”“长胖了,胖多了。”“你看它悠哉得很!”……保明伟总是一遍又一遍看着无人机拍摄到的“阿宝”的活动影像,仔细观察“阿宝”的状态以及吃了哪些植物,看到它越来越胖、越来越壮,牙齿长得好,以及吃嘛嘛香的健康状态,都让他十分欣慰。
野性十足!放归工作面临新挑战
“现在这家伙的性情发生了很大转变。”
“它警觉性很高,人已经很难靠近了。”
……
无人机拍摄到“阿宝”在野外活动画面(2024年7月26日摄)。新华网发(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供图)
保明伟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熊朝永之所以讨论起“阿宝”的性情转变,是因为当前放归工作面临着一个新问题——随着“阿宝”在密林中活动的时间增长,工作人员需要为它更换一个信号接收能力更强的项圈。
放归后的“阿宝”在野外活动(5月12日摄)。新华网发(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供图)
“它现在对人的依赖性越来越小,比如它偶尔会跑到中心周围,以前负责照顾它的‘象爸爸’尝试着叫它的名字,想看看它的反应,它的警惕性很高,会呈现出攻击的状态。”保明伟说,这就是野象应该有的状态,只有保持这样的状态它才能在野外更好地生存。一方面,大家很开心能看到野性十足的“阿宝”;另一方面,如何顺利为它更换项圈成为了新的挑战,毕竟人现在很难直接靠近它。
放归野外后的亚洲象“阿宝”(2024年11月19日摄)。新华网发(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供图)
近期,工作人员也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与方式为“阿宝”更换新项圈。但为何“阿宝”需要持续佩戴项圈?保明伟介绍,“阿宝”作为我国救助后完全放归的第一头象,对它的跟踪监测将为救助象放归积累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放归“阿宝”带来的思考
“通过‘阿宝’的放归,我们有了很多收获,从前期评估到适应性训练,再到它真正回归野外,都是后续开展放归工作的重要参考。”保明伟表示,救助象的放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评估其是否适合放归、如何培养它们的野外生存技能、放归后如何避免人象冲突以及持续跟踪了解放归象情况都是需要继续探索的。
放归自然后,亚洲象“阿宝”在野外采食(2024年11月19日摄)。新华网发(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供图)
在他看来,未来,放归工作将更加科学地开展,一方面,持续优化现有流程,加大对救助象野化训练的投入;同时,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研发更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提升数据收集分析能力,助力深入了解亚洲象放归后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探索新方向,比如研究不同年龄、性别的亚洲象放归模式,制定个性化放归方案;结合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推动亚洲象栖息地修复工作,为放归象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还可以多开展公众教育活动,提升民众保护意识,营造良好放归氛围。
“象爸爸”们带着亚洲象“阿宝”和其他大象在野外活动(资料图)。新华网 柴静 摄
放归“阿宝”对工作人员来说无疑是有不舍的,但它如今自由自在地健康成长,也是他们希望看到的。更为重要的是,“阿宝”的放归让救助象放归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也为后续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完)
总策划:韩海阔
策划:李霞
统筹:罗春明 康静
执行策划:柴静 徐华陵
文稿:柴静
视频:徐华陵
支持单位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西双版纳州林业和草原局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