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福建水松保护拯救工程嫁接苗成活率97%
日前,福建省林业局公布,2023年全省繁育水松实生苗近4000株,在尤溪国有林场建成34亩水松基因保存基地,为全国首个活体水松基因保存库,已收集省内15个县(市、区)75株水松遗传资源,嫁接苗木近700株,成活率97%。 科研人员开展水松生长调查。 福建省林业局供图 水松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孑遗植物,
时间 : 2023-12-28 浏览 : 77
-
-
河北平泉:小松针“变废为宝”
傍晚时分,河北承德市民高凌寒走进家门,打开空气加湿器,在里面加入几滴液体,没过一会儿,一股散发着松香的薄雾袅袅升起。 “现在室内很干燥,使用加湿器时,加些富含植物成分的提取液,就像来到森林里,让人心情愉悦。”高凌寒说。 承德平泉市地处燕山脚下,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超过60%。前不久的一场冬雪,让
时间 : 2023-12-29 浏览 : 95
-
-
江苏溧阳:生态赋能走出农文旅深度融合新路径
冬日清晨,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镇三胜村云雾缭绕,多彩的田园与山峦互相映衬,呈现一幅美丽乡野景象。近年来,当地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让乡村变得更加生态、宜居、美丽。 位于长三角西南部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溧阳市,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三山一水六分田”的地理条件赋予这里优美的自然生态。
时间 : 2023-12-29 浏览 : 75
-
-
湖南常德开展林业行政执法案卷交叉评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提升行政执法质量的工作要求,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近期,湖南省常德市林业局开展2023年全市林业行政执法案卷交叉评查工作。 此次评查工作抽调各县市区林业局精通行政执法工作、业务水平高的执法人员、法制审核人员组成案卷评查组,根据湖南省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标准等,通过独立
时间 : 2023-12-27 浏览 : 108
-
-
安徽滁州:用法治力量守护皖东大美湿地
加强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高度,切实增强贯彻实施湿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全面推进林长制改革为抓手,一以贯之地用法治力量推动湿地保护的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地守护皖东大美湿地。 阵地虽
时间 : 2023-12-27 浏览 : 30
-
-
湖南永兴推行“五化”措施亮证管理名木古树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活化石”“活文物”。湖南省永兴县现有建档古树名木3635株,数量位居郴州第2。近年来,永兴推行“五化”措施实行亮证管理,有效保护了古树名木资源。 一是推行网格化划分,安排“监护人”。成立领导小组,出台《永兴县古树名木保护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建立“林长+古树名木”机制,将古树名木保护
时间 : 2023-12-27 浏览 : 69
-
-
山西“核桃良种推广及综合管理技术示范”项目通过中期评估
日前,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实施的2020年度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核桃良种推广及综合管理技术示范”通过了 山西 省林草局中期绩效评估。 山西 省林草局组织的专家组通过现场查看、查阅资料和认真听取了项目负责人汇报、质询和讨论后认为,项目进展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实施进度及资金支出
时间 : 2023-12-27 浏览 : 81
-
-
甘肃太统崆峒山保护区首次监测到毛冠鹿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的红外相机近日首次监测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毛冠鹿。 毛冠鹿广泛分布于我国亚热带海拔1000—4000米的山上,栖居在山区的丘陵地带,繁茂竹林、竹阔混交林及茅草坡等处。 近年来,太统崆峒山保护区布设的红外相机从最初的10台增加到150台,初步建立起红外相机兽类观测网络体
时间 : 2023-12-27 浏览 : 19
-
-
河南淅川41年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
“十年植树难成林,一朝山火前功弃;一时疏忽酿山火,终身遗憾责难逃……”近日,河南省淅川县金河镇护林队长石桂西在驻马山护林防火值班点,用自助小喇叭反复向游客播报。 淅川是河南省25个重点林区县之一、国家公益林面积全省最大,森林防火战线长、任务重,为何能连续41年不发生较大森林火灾? “我们以林长制为抓
时间 : 2023-12-27 浏览 : 36
-
-
云南举办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培训
2023年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培训班近日在楚雄市举办,旨在着力提升全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决策部署在云南落地见效。 培训会上,国家林草局西南调查规划院、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的专家就新一轮退耕还林国家级验收、退耕还林综合效益监测、巩固成
时间 : 2023-12-28 浏览 :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