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神农架金丝猴科研团队为旗舰物种保驾护航
在今年金丝猴繁殖期,国家林草局(神农架)金丝猴研究基地大龙潭新添了6只婴猴。正在这里开展研究的郑永奇和应姗姗每天都要上山,观察猴群家庭的新变化,监测新生婴猴的一举一动。“我们要给每只婴猴取名字、建档案,为研究者积累相关数据。”郑永奇说。 郑永奇和应姗姗来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该校林业专业二年级硕士研
时间 : 2025-06-16 浏览 : 76
-
-
我国首批马尾松三代生产性种子园在桂建成
经过为期10天的嫁接工作,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日前建成我国首批马尾松三代生产性种子园。种子园面积288亩,其中派阳山国家马尾松良种基地188亩、藤县大芒界马尾松国家良种基地100亩。 广西林科院杨章旗教授团队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展马尾松遗传改良研究,历经50年迎来第三轮育种。此次建园所用材料均从马尾
时间 : 2025-06-16 浏览 : 40
-
-
愚公治沙!一家三代20多年在沙漠种出万亩林
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腾格里沙漠南缘,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与沙漠开展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顽强较量,完成了1万多亩治沙造林目标。 当时在1999年,面对风沙对农田和家园的步步紧逼,王天昌老人和儿子王银吉毅然踏上治沙之路,全家搬进沙漠中的地窝子,全心投入治沙。然而,2005年,这个家庭遭受了沉重的一击,王银
时间 : 2025-06-15 浏览 : 76
-
-
新疆龙驹湿地:飞鸟蹁跹映碧波
no video 眼下,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龙驹湿地迎来一年中最富生机的季节,碧波荡漾的湖水、随风摇曳的芦苇、成群翱翔的候鸟构成了一幅灵动秀美的夏日生态画卷。 龙驹湿地位于天山南麓,湿地面积1400多公顷,是多种鸟类迁徙、繁殖的重要栖息地。 作者:宿传义、刘雨珊、聂栋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 : 2025-06-15 浏览 : 120
-
-
多方联动救助受伤雕鸮
6月4日,内蒙古森工集团绰尔森工公司上演温情一幕: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雕鸮在经历警企联合救助后,振翅重返大兴安岭林海。 6月2日,一只行动迟缓的雕鸮意外飞入当地居民家中。察觉鸟儿可能受伤,该居民第一时间联系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绰尔分局森保大队。值班民警迅速对接绰尔森工公司森林资源管理中心,一场跨
时间 : 2025-06-15 浏览 : 87
-
-
人海·微光|他们,守卫着这一处世界自然遗产
2019年,盐城黄海湿地作为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 以全球候鸟迁徙“黄金驿站”之姿 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白鹭栖息在夕阳下东台条子泥湿地(2023年9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麋鹿群悠然漫步海滩 勺嘴鹬在滩涂忙碌觅食 丹顶鹤振翅掠过芦苇荡 它们被称为盐城“三宝” 和湿地
时间 : 2025-06-15 浏览 : 56
-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no video 今天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
时间 : 2025-06-14 浏览 : 101
-
-
学习手记|“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自2006年首设“文化遗产日”,到2017年起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遗产保护意识不断深入人心,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在保护传承中辉光日新。 “我最关心的就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叮嘱,“留下来的这些瑰宝一定要
时间 : 2025-06-14 浏览 : 82
-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绝了!中国59项世界遗产全图鉴
no video 2025年6月14日 是全国第20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截至2024年12月15日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为59处 包括40项世界文化遗产 15项世界自然遗产 4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59项世界遗产 恰似大地捧出的59篇华章 它们并非沉睡于书中的字符 而是镌刻在山水间的鲜活史诗 正
时间 : 2025-06-14 浏览 : 139
-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守护无价珍宝 共赴美好未来
no video 今天(2025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9项,居世界前列。其中,自然遗产19项(含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 世界自然遗产,是地球亿万年演化的珍贵馈赠,是全人类共有的无价珍宝。从巍峨耸立的高山,到广袤无垠的森林;从生机勃勃的雨林,到深邃神秘的
时间 : 2025-06-14 浏览 :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