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纪念堂:以童声讲树语 用创新护绿美
盛夏时节,在广东广州中山纪念堂古树生态游径上,一群身着志愿服务马甲的少年,正以蓬勃的朝气、清脆的声音、专业的讲解,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讲述着文物建筑和古树名木的故事——他们就是广州中山纪念堂“堂小青”的爱绿护绿志愿讲解员。
广州中山纪念堂第四期“堂小青”爱绿护绿讲解队 广州中山纪念堂供图
在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的浪潮中,“堂小青”志愿品牌走出了一条融合童真与专业的生态宣传新路径——通过“堂小青说树”系列视频,青少年化身古树名木的“讲述者”,用童声传递植物智慧,用创新形式激活城市生态记忆,为绿美广州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自2022年品牌创立以来,“堂小青”已累计培养志愿讲解员200名,开展服务超1400人次,惠及游客45万人次。“堂小青说树”系列将生态宣传从线下延伸至线上,从园区辐射至更广泛的公众视野。第四期50名“堂小青”集结后,不仅通过沉浸式培训深化了对古树生态的理解,更以“一人一树一故事”的方式,将中山纪念堂丰富的古树资源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科普内容,让“绿美”理念可听、可看、可感。
童声讲树:让生态知识“活”起来
“堂小青说树”系列视频聚焦园内特色植物,从350岁的“木棉王”到120岁的白兰古树,从自然共生的“树抱树”到列植成景的16株菩提榕,每一棵树都有专属的“堂小青”讲解员。
“堂小青”讲解榕树 广州中山纪念堂供图
来自广州各校的“堂小青”们,以纯真而贴近的视角,将专业的植物知识娓娓道来。黄同学不仅介绍了“木棉王”350多岁的高龄,还生动讲述其“中国最美木棉”的美誉与祛湿煲汤的实用价值;余同学则通过对比白兰古树的对称树形,引导游客发现它与纪念堂建筑共同勾勒出的“山”字形景观布局,体现出建筑与自然相融的匠心;莫同学更是化身自然侦探,为大家揭示“树抱树”背后黄葛树气生根包覆蒲葵的生态奥秘,让“共生”理念深入人心。
除了讲解植物特性,“堂小青”们更善于挖掘每一株古树背后的文化故事与情感联结。肖同学把笔直的木棉树干与岭南人刚毅正直的品格相联系,又将落英缤纷的景象与纪念堂“木棉文化节”的热烈场景结合,赋予自然现象以人文温度;冯同学则带着大家穿越时光,回味广州街头“卖白兰花”的旧日风情,解读白兰所象征的思念与吉祥之意,以及它如何为庄重的纪念园林注入亲切的生活气息;黄同学则把列植的菩提榕与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理想关联起来,让这佛教中的“智慧之树”,在新时代焕发出博爱、进取的精神光芒。
这种“植物知识+文化故事”的讲解模式,让生态科普变得有温度、有共鸣,尤其吸引青少年群体的关注。
创新传绿:让保护理念“火”起来
“堂小青”们的创新,还在于他们有一项“超能力”——能将专业的保护技术“翻译”成充满童趣的发现。
他们化身“古树保护小侦探”,用精妙的比喻揭开了科技护绿的神秘面纱。刘同学将古树科普标识牌亲切地称为“老人卡”,邀请游客扫码阅读古树的“生命档案”;徐同学把PICUS应力波树木断层仪、TRU树木雷达检测仪比作为古树做“B超”和“CT”,让复杂的树木体检过程一目了然;陈同学把支撑木棉王的人工柱形容成可靠的“钢铁拐杖”;黄同学则将多孔透气砖趣称为古树的“洞洞鞋”,而梁同学详解的“眼镜蛇系统”拉索,更是展现了“以假护真”的巧妙匠心。
这份创新的活力,也从线上屏幕延伸至线下园径。第四期“堂小青”沿着“古树生态径”实地研学,通过根系观察窗亲眼见证“会呼吸的地面”如何呵护古树生长。上岗后,他们主动引导游客,将视频中的知识转化为“昆虫与蛇类生存密码”探秘的互动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这支队伍中还有掌握多国语言的“小小翻译官”,让古树故事跨越山海,吸引世界倾听。
长效护绿:让青春力量“久”起来
“堂小青说树”的深远意义,不只是一场生态宣传,更在于它构建了一套可持续的参与机制,让青少年真正融入绿美广州的建设进程。
通过“培训+实践+传播”的闭环体系,“堂小青”逐步从生态知识的“学习者”成长为“传播者”,最终成为城市的“绿色守护者”:他们在镜头前讲述龙眼树“老当益壮”的生命力,线下便投身于石硖龙眼的养护实践;在视频中介绍苏铁作为“活化石”的悠久历史,现实中就志愿维护古树生态路径;从脚本里领悟南岭黄檀与根瘤菌共生的自然智慧,到生活中积极践行“爱绿护绿”的日常行动。
如今,“堂小青说树”已成为中山纪念堂活化生态资源的亮眼IP,不仅让350岁的“木棉王”、逾百年的白兰等古树名木跃升为市民争相打卡的“生态明星”,更让古树保护、生态传承的绿色理念悄然扎根人心。这种“以青少年为主体、以故事为载体、以创新为推力”的模式,不仅为绿美广州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生动范本,也为广大中小学生搭建起一个认识家乡、服务社会、收获成长的实践平台,真正实现了“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良性公益循环。
“在台湾,也有中山堂,和广州中山纪念堂一样,都是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两岸同根同源,这些建筑就是最好的见证。”来自台湾的“堂小青”向游客动情诉说。
阳光穿过百年树影,轻轻洒在这群年轻讲解员的脸上。这一刻,树木、建筑、青少年的声音与跨越海峡的情感交融在一起,绘出一幅充满温度与希望的画卷,静静传递着广州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与绿色未来。(黄娜英)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