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伊春创新林长制打造生态屏障区域样板
当白桦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每一口呼吸都是高浓度的负氧离子,让人心情舒畅。这是大自然馈赠伊春的清新礼品。
自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黑龙江伊春牢记“建好建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嘱托,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紧紧围绕创建林长制实施重要目标任务先试先行,制定《创建林长制北方区域伊春样板实施方案》,聚焦打造林草治理、生态安全屏障、绿色发展北方区域样板,推动全市林长制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如今,优美的环境、纯净的空气已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生态名片。
体制机制创新
构建林草治理新格局
伊春市通过制度先行,为林草资源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全市共设立各级林长2138名、网格员6900名,建立了林长会议、部门协作、信息公开、工作督查、考核评价、信息通报和林长巡林等7项工作制度,出台了《伊春市林长制督查考核办法》《伊春市林长制日常督查考核办法》等制度。
针对森工企业和地方政府共担保护责任、施业区和行政区交叉重叠的特殊实际,伊春健全完善了“政企林长”双轨推进、地域“交叉林长”共管推进工作机制,构建了信息共享、任务共建、问题共解、责任共担的工作格局。
同时,积极探索“林长+志愿者”“林长+社会林长”协作机制,扩大群众参与渠道,在落实保护发展林草资源党政主要领导主体责任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参与监督的长效机制。
保护修复并举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伊春从严开展林草资源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草原、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违法行为,加强对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栖息地及候鸟迁徙通道的巡护力度,形成有效震慑。
科学推进国土绿化行动。2024年,全市完成森林湿地保护修复综合治理16.9万亩、乡村和林场绿化提升约770亩、义务植树50.8万株,国土绿化行动成效显著。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伊春坚持“防”在源头、“治”在前端、“灭”在萌芽,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从严管控火源,加强监测预警,实行靠前驻防。2024年,全市累计投入扑火兵力15204人、机具装备1.29万台(套),高火险期专业队伍靠前驻防到58处重点火险区,严阵以待、严防死守,实现连续21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
此外,动态研判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防预报信息,科学指导防治工作。2024年,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107.2万亩,有害生物成灾率为零,林木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激发资源潜能
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桦树汁是伊春的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伊春积极挖掘林草资源经济价值,大力发展桦树汁产业,支持修订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行业标准,与哈工大、哈医大、江南大学等科研团队合作,研发新产品,绘制产业图谱。
2024年,桦树汁采收量4.75万吨、同比增长280%,总产值3.17亿元、同比增长69.74%。
桦树汁生产企业已增至24家。品牌建设同步推进,全市31家企业、67款产品入选省级“九珍十八品”品牌名录,并在广东、哈尔滨等地设立旗舰店,显著提升伊春林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林业碳汇试点稳步开展,在4个林业局和2个县市推进碳汇项目试点面积6600亩。
森林康养产业亦迎来新发展,成功举办森林康养国际交流活动,部分国际自然与森林医学、森林疗养领域专家学者对伊春森林康养发展献计献策,在东北林业大学举办“伊春森林芬多精成分解析与释放规律”科技成果评价会,为伊春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重要支撑。
未来,伊春市将不断完善林长制制度体系,压实责任、强化措施,聚力推进落实,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全面完成林长制北方区域伊春样板创建工作,坚决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孙大勇)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