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板产业洗牌加速
2026年6月1日起,我国人造板制品全面淘汰E1级产品,人造板产业已然进入洗牌加速期。
面对发展需求与外部压力,人造板产业如何破局?在近日举办的第十届世界人造板大会上,与会代表围绕“全链共振、提质焕新”主题,探寻破题答案。
产业何以阵痛
“在直播平台上,板材定制家具一平方米卖出599元、499元甚至299元。”有代表感慨,产品价格卷到新低度。
2025年上半年,家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同比下降4.9%,利润同比下降23%。
当前,人造板产业可谓面临内忧外患。
内部结构失衡。由于行业门槛低、产品差异化小,大量企业拥挤在同一赛道,市场需求下降时普遍通过价格战来争取订单。相应的结果就是,行业整体利润率降低,企业缺乏资金进行研发和转型升级,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外部环境施压。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新房开工量持续下滑,直接导致人造板市场需求疲软,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价格战加剧。
而在供给端,刨花板投产总量再次刷新。2024年度,全国建成投产48条刨花板生产线,新增生产能力年1541万立方米,为我国刨花板产业年度投产最大的一年。“今年初,全国在建刨花板生产线30条,合计生产能力为年1015万立方米,全国七大区域均有在建刨花板生产线。”国家林草局产业发展院教授级高工张忠涛表示,“供求关系失衡风险进一步增大,将倒逼企业加速产品应用场景开拓和出口市场布局。”
在生产车间,工人正在作业。罗洁芳摄
“价格以安全健康为前提。企业不应该卷价格,应该卷品牌价值、卷服务价值。”这是在场企业家的共鸣。
5月30日,强制性国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要求,2026年6月1日起全面淘汰人造板制品E1级产品。
9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等目标。在需求端,借助绿色建材下乡、对接“好房子”建设等举措,激活内需市场,让人造板产业深度融入绿色建筑发展与国家“双碳”目标。
从中不难看出,我国淘汰落后产能、供给优化的决心。专家认为,随着政策的落地,将会迎来供需格局改善的新发展契机。在“反内卷”加速供给侧改革预期下,产能周期有望迎来拐点。
《中国人造板产业报告2025》显示,2024年底,全国保有人造板生产企业8600余家,同比下降14.9%;合计生产能力年3.6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41%。张忠涛介绍:“我国人造板总体呈现产能增长、企业数量下降、企业平均生产能力持续增长的趋势。数据背后也有质的变化,行业开始呈现出产业集中化、现代化的苗头。”
重塑核心竞争力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核心要义是产业升级。
向哪转、怎么升?重点在于重塑核心竞争力。会上,头部企业结合自身实践,给出了可借鉴路径。
工人在生产车间劳作。覃庆和摄
一张好板需要内外兼修。2025年中国消费市场趋势洞察报告显示,消费者需求从基础功能层面加速向个性化需求转变。有的企业聚焦用户生活场景,不断革新阻燃、防潮、抗弯等技术,先后推出负离子、光触媒、石墨烯等抗菌板材创新产品。同时,布局智能工厂,建设智能生产线,构建起产品价值、服务价值、渠道价值、社会价值等差异化价值体系。
创新驱动是产业发展关键。有的企业围绕绿色健康人居需求,打造竹香板、船级板、竹钢板等产品,从竹林经营、竹材加工到高值化利用,形成了稳定、便捷、柔性、增值的高效优质全竹产业链集群,每年可为一产增收超过3亿元。
工人正在装卸香杉板材。罗洁芳摄
标准为企业筑起护城河。除了创新开发好产品,还要用标准定格新产品新技术,为产品建造标准这个护城河。要用好标准,通过“创新+标准化+跨部门+规范采标”让达标产品卖个好价。同时要专利先行,保护创新成果,提升产品竞争力。
拓展板种新领域。过去5年,OSB(定向结构刨花板)是在欧洲板种中难得产能相对稳定且有增长趋势的。2024年,欧洲OSB产能增幅5%,产能700万立方米,其中OSB/4占比2%、OSB/3占比85%、OSB/2占比13%。在我国,OSB主要用于室内装饰,OSB/2约占70%、OSB/3约占25%,而OSB/4生产极少。这是我国OSB没有深入触摸的领域。
困境亦是机遇。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需求升级,无论是工业领域、居民终端消费,还是“好房子”建设、危旧房与存量房改造,都将为人造板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前景。
解码“双碳”布局
“双碳”,此次大会近80%的代表都有谈及。
碳减排压力并不是空穴来风。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规已于2023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2026年1月1日起,企业要报告每年进口产品的碳排放数据,还要支付对应的碳排放费用。中国林产工业协会首席专家钱小瑜介绍,CBAM将在2026年至2034年逐步强化,推进速度将与欧盟碳交易市场中免费配额逐步取消的速度保持一致。
美国CCA则以国内产品的平均碳排放水平为基准,对超过基准的进口产品和本国产品征收碳税。从2024年开始,对碳排放水平高于基准线值的部分征收每吨55美元的碳税,之后每年上浮5%。从2026年开始,对进口产品的征税范围将进一步延伸至下游制成品。
临沂木业产业博览会现场。冯璐摄
人造板是绿色低碳的产业。钱小瑜介绍:“木材属于天然的储碳材料,木材和木制品生产过程碳排放水平低于钢材、水泥等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人造板工业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大有可为。”
推进“双碳”目标,不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更是关乎竞争力的战略核心。企业需要将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融入从原料到生产再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规模企业可探索实践林板一体化。某集团已经形成了林场、刨花板厂、锯木厂、制胶厂等从原料到板材产品的综合供应链。整个大循环中,集团每年能够中和二氧化碳约1800万吨。
发展“以废代木”循环经济。欧洲对循环原料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回收料,以及托盘、旧家具、木质包装回收木制品的占比,从2020年的45%提高到2024年的48%。欧洲刨花板生产中循环原料的使用,节省了近980万绝干吨的原生木材。尤其在意大利,98%的刨花板原料为循环原料。有的企业成功申请到欧盟一项关于废旧木材回收再生的贷款项目。该项目已实现从废旧纤维板中回收纤维,重新用于生产纤维板。未来3至5年,循环原料利用将加速普及,提前布局回收体系与技术的企业,将在绿色竞争中占据主动。
钱小瑜认为,人造板行业环保技术、数字化生产和功能创新是核心竞争力。未来,区域市场分化与全球化布局并行,行业集中度提升将重塑竞争格局。(冯璐)
相关链接:
人造板百科
人造板常用板种有胶合板、纤维板和刨花板。因为结构和性能不同,它们的应用领域有明确的区分。
胶合板是结构担当。凡是需要承重、受力的地方,优先考虑胶合板。胶合板主要用于家具制造中的柜类的层板、抽屉的底板、沙发和床的框架、儿童双层床;建筑与装修中的建筑模板、室内隔断龙骨、弯曲木构件;包装与运输中的重型设备、精密仪器的包装箱等,是用在看不见但需要出力气的地方。
纤维板是造型担当。凡是需要做表面处理(喷漆、贴皮)或有复杂造型的地方,优先考虑纤维板。纤维板主要用于家具制造的柜类门板、家具的背板、桌面、室内门、装饰线条与镂花隔断、乐器音箱、玩具等,用在看得见的、需要美观和造型的“面子”部位。
刨花板是经济实惠担当。在干燥环境下,制作大型柜体的主体结构,刨花板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刨花板主要用于板式家具中的定制衣柜、橱柜、电视柜的侧板、顶底板、隔板,以及办公家具等,是用在干燥环境下、需要封边的柜体主体结构上。目前,刨花板几乎都会进行饰面处理,如贴三聚氰胺纸,变成“生态板”或“颗粒板”,直接使用素板的情况很少。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贵州黎平以林草产业带动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