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重庆酉阳:小小倍蚜虫“吸”出年产值4500万元

2025-09-26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50

“5号树,单株产量1.15千克!”9月21日上午,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镇南腰界村五倍子实收测产的人群中传出一阵欢呼声。没想到,这棵仅2米来高的盐肤木,靠小小蚜虫就能吸出这么大的挂果潜力。

杨子祥是中国林科院高原林业研究所研究员,已从事五倍子蚜研究20多年。近年来,中国林科院启动科技支撑集体林改项目,在酉阳打造示范样板,派出杨子祥研究员团队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建设了五倍子高效培育基地。眼下正值酉阳五倍子收获季,杨子祥带领团队成员王超、许鑫和佟畅,于头晚专程赴酉阳对两个点进行实收测产。

自2016年杨子祥刚到酉阳发展五倍子起,南腰界镇的专业户就积极参与五倍子蚜培育和寄主树种植,至今已有1800余亩人工高产林规模,培育大户4家,五倍子成为该镇最主要的林业产业之一。

测产地倍农采收五倍子 张靖川摄

该镇当天测产对象为酉阳县鸿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所属倍林,位于南腰界村2组。远远望去,盐肤木长得郁郁苍苍,深入才发现,里面坡陡土薄,乱石丛生。盐肤木下部分枝叶大多枯糜委顿,与上部枝叶的蓬勃生机形成鲜明反差。杨子祥说,这恰恰就是五倍子挂果最多的部位,因为倍蚜虫自下而上,上部枝叶为后期才长出的。定睛一看,果见无数形如菱角的五倍子成串掩藏在树叶中,有的碧绿、有的红褐,但无一例外都特别惹人喜爱,与现场10余个村民的盎然笑脸,形成和谐呼应。

杨子祥团队和酉阳县供销社二级调研员邓连波等人取出设备,采用“五点取样法”,先圈出一亩倍林地面积,再选取四角和中间的样树共5株进行现场采摘称重。村民们自发参与其中,有条不紊帮着采摘装筐。半小时后,5株样树五倍子过秤显示,单株产量分别为0.25、0.35、0.75、0.70、1.15千克。许鑫和佟畅通过上述数据得出单株平均产量为0.64千克,然后再据此测出该地块理论鲜果亩产量为140.8千克。

“在这种石头山上有这样的收成,股东们今年可以多分点红了!”合作社社长甘兴洪兴奋地说。

近年来,他们采用“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模式,已建成五倍子标准化种植基地230亩,其中高效丰产林150亩,年产商品倍36.8吨;配套建设五倍子蚜虫培育基地3个,藓类培植面积2200平方米,年产蚜虫12万袋,初步形成集“倍树抚育、藓类培植、蚜虫繁育、科学挂虫、统一采收、订单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农户平时可以参与劳动挣工钱,年底按农户占股40%、合作社占股60%的比例分红。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带动40余农户实现增收,其中脱贫户5户,户均年增收4500元。当地还将加强农文旅融合,启动“五倍子生态产业园”规划,进一步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

“接下来要去的测产单位,虽名为‘合作社’,其实早已‘公司化’了。”杨子祥说,该合作社老板陈红英流转了400多亩地,从2019年至今,已发展成全县有名的五倍子种植大户,年产值数百万元。

陈红英的酉阳县映山红五倍子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板溪镇杉树湾村4组。待测地块坐落在一个山坳里,倍林呈梯田状一级级铺开,无论土质、光照还是耐旱能力,都比南腰界村样地好很多。同样一群人,同样的测产流程,陈红英待测地块的数据出来后把大家吓一跳:最高单株达2.3千克,平均单株达1.8千克,理论鲜果亩产达199.8千克!

“每个地块立地条件、气候及管理水平都不一样,结果就会有差异。”杨子祥说,五倍子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必须要树、虫、藓三位一体发展,且每一个环节的技术要求都较高,像陈红英这种有实力、懂技术、重管理的大户有较大的发展优势。

陈红英的经济账很诱人。2023年进入丰产以来每年收获不菲,按每亩产75千克干果来算,每亩产值近3000元。2025年价格更高,其中鲜种倍每千克可卖到50元,每亩按200千克计可达万元。她还培育了6000平方米左右的藓圃,每平方米可产倍蚜虫50包,每包100头按2.5元计,价值达75万元。

陈红英所在合作社不仅让流转的闲置林地变成了“金山银山”,农户每年租金收益近5万元,还带动周边上百村民就近务工,每年增收10多万元。此外,部分务工的村民还利用自有的林地栽培五倍子,陈红英就免费送一些倍蚜虫扶持他们,然后她再统一回收。

“专业合作社对五倍子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带动作用。”作为酉阳五倍子产业的负责人,邓连波深有感触地说,“但关键动因,还是得益于科技支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三位一体改革落到了实处。”

这一点,也得到酉阳县林业局林改办主任姚元树和高工田永安的认同。近年来,酉阳充分利用重庆建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试点区县的契机,强化落实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争取项目建设用地支持,引导办理经营权证、收益权证等,出台配套政策,盘活林地资源,大大提升林地综合效益。杨子祥团队则通过“科研院所+合作社+农户”模式,改良收虫棚,推广无土植藓培育蚜虫、人工挂放虫袋、林药蜂融合发展等核心技术,产学研深度融合,让五倍子种植户吃下“定心丸”。杨子祥团队的每次到来,都是一次“科技大餐”,附近区县的种植户都会慕名而来,听专家们现场讲解关键技术。

目前,酉阳五倍子产业在重庆率先得以快速发展,已建成人工倍林6万亩,低效倍林改造10万亩,年产商品倍1000余吨,年产值4500万元,带动1万余农户户均增收4000元。此外,还建成蚜虫培育基地97个、藓圃基地15万平方米,培育专业合作社106个,成长出“土专家”100多名,五倍子单产也提升30%,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酉阳五倍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周边区县及相邻省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空前凸显。”杨子祥说,五倍子产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且产品供不应求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及乡村创业者关注。(侯建华 张凤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安徽马鞍山:护好“家底” 让林地“实至名归”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