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守护广西富川瑶乡的清澈碧水和珍稀鸟类
“以前,这里的鸟类很少。近年来,由于龟石水库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水质好了,鱼虾也多了,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都来这里栖息,包括黑鹳、中华秋沙鸭、白鹤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说起这些鸟类,湿地守护者周尚胜如数家珍。
在广西富川瑶乡,国家湿地公园龟石水库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让周尚胜深感欣慰。
周尚胜曾获“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广西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是巨变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龟石水库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境内,是贺州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为鸟类迁徙路线的重要栖息地。
过去,龟石水库及沿岸一带常有搭建捕鸟网、水面网箱养鱼、周围村落生活污水外排、水源地区域内建设养殖场等情况,生态环境不同程度上遭到破坏。
“最明显的变化,是鸟类种类和数量减少。”周尚胜说,白鹭、白鹤、黑鹳等珍稀鸟类曾在这里繁衍生息,但随着湿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水源遭到污染,来这里栖息的各种鸟儿越来越少,甚至曾经常见的白鹭也几乎销声匿迹。
近年来,富川加大整治力度,开展湿地保护恢复,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白鹭、黑鹳、中华秋沙鸭等鸟类栖息地,瑶乡湿地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水库每年不仅吸引成千上万只白鹭“安家落户”,还引来了黑鹳、中华秋沙鸭、白鹤等。它们三五成群,有的在水面嬉戏、有的自行觅食、有的低空盘旋,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为国家湿地公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初秋的清晨,薄雾还未散尽,远远听见阵阵清脆的鸟鸣声。一群群白鹭掠过水面,翅尖划过,留下一道涟漪,在湛蓝的天幕下划出银亮的弧线。
一大早,周尚胜就驱船出去巡逻。下午一点多,终于等到他回到坝首。他从船上拿出两张收缴的捕鸟网。
他也曾是一名捕鸟者,“从业”一段时间后,觉得在自家水库边开农家乐、捕鱼才是生计。2011年,龟石水库被划定为贺州市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周尚胜毅然关闭农家乐、放弃捕鱼和养殖畜禽,举家搬迁至大坝坝首,当起了客船驾驶员,并成为一名湿地保护志愿者。
10多年来,他风雨无阻地每天在水库及沿岸周边开展巡护巡查,水质是否污染,各种鸟儿是否被人为干扰和盗猎,他都仔细观察,水质有一点点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在巡查中,他清理水面及沿岸垃圾,还常常劝导、制止在水源保护区内钓鱼、炸鱼、电鱼、网鸟、网鱼、游泳等行为。为更好地参与水源保护工作,周尚胜把自家房屋改造成志愿者驿站,吸引了多家公益组织入驻。同时,他还常常深入沿岸周边村屯,向村民宣传讲解保护湿地、鸟类和水源地的好处,参与县里每年组织开展的水库两岸植树造林活动。
在他的影响下,近年来共有3000多人次来到龟石水库参与水源保护工作。“以前,捡拾垃圾需要带很多大麻袋,如今不需要了。如果水库的水质遭到污染破坏,鱼虾没了,鸟类也不会飞到龟石水库栖息。”周尚胜感触颇深,“最让我感到欣慰的就是候鸟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从最初常见的白鹭,到黑鹳、中华秋沙鸭、白鹤等,多种珍稀鸟类都来此栖息。如今,一年四季都有不同鸟类安家,而且水库周边村民也主动守护湿地、保护候鸟了。”
湿地生态改善了,每年前来观光的游客数量持续增加,实现了湿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周尚胜以自己的行动诠释对生态的承诺,默默守护着家门口的这一湖清澈的碧水和成群的珍稀鸟类。(陈献吉)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