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协同治理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分论坛专家建言献策网络安全
9月16日至17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12场分论坛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陆续举办。政、企、学、研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网络安全前沿痛点与实践难题深入交流,为数字中国建设构建全场景安全屏障。
技术防护深化:守好智能时代安全关口
在数字技术加速渗透的背景下,协同防御与智能网联安全成为技术防护的核心议题。第22届中国网络安全年会暨网络安全协同防御分论坛以“协同应急响应,共御风险挑战”为核心,发布的国内首次AI大模型实网众测结果尤为关键:测试10家厂商15款产品,发现281个漏洞,其中大模型特有漏洞占比超60%,众测平台负责人同步提出漏洞标准制定、内生安全治理等四项防护建议,为AI安全提供实操路径。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在自动驾驶、智慧工厂、智能家居等领域广泛应用,其安全挑战也同步凸显。在智能网联安全分论坛上,政府、企业、学术代表围绕法律政策、技术规范、数据安全展开研讨。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长赵泽良强调,智能网联涉及生命安全设备与关键基础设施,必须重视可靠性、稳定性与实时性,加快安全技术研发与监管模式创新;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于俊清则指出,智能网联正重塑多行业生态,需从法律标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多维度构建安全体系,应对产业变革中的新风险。
政务与终端安全:筑牢关键领域防护基石
政务信息系统与智能终端作为数字社会的重要载体,其安全直接关系民生与发展。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与实践分论坛以“筑牢政务安全防线,赋能治理能力跃升”为主题,国家信息中心党委专职副书记吴文化提出,要把握数字化转型中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将安全意识贯穿规划、建设、运维全流程,构建“人防+技防+制防”融合体系。
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入口,智能终端安全同样备受关注。新一代智能终端安全分论坛搭建起政企学研交流平台,剖析智能终端安全核心挑战与破局方向,围绕终端安全产业趋势、技术实践、合规治理分享前沿观点。
AI安全治理:构建可信有序发展生态
新一轮科技革命下,人工智能等技术迭代加速,安全风险也交织叠加。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主论坛围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卫星互联网等前沿议题展开讨论,首次发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政务大模型应用安全规范》,为AI发展划下清晰“安全红线”。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进一步聚焦“让AI更安全,让安全更AI”,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世忠建议,集中突破AI关键安全技术,以重大工程打通产业链,鼓励创新试点扩大应用面,同时加强风险研究与测评能力建设,实施重点领域分级防控,推动技术开源普惠;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副所长程学旗则强调,AI安全治理核心在于算法安全,需判定智能算法可信域,建立治理标准体系,实现“有标可依、有规可循、有序可控”。论坛还发布中文互联网基础语料3.0、生成式AI安全测评基准数据集及人工智能安全行业自律倡议,为AI安全治理提供技术支撑与行业共识。
数据治理与产业协同:完善生态激发发展活力
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其安全治理与产业协同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个人信息保护分论坛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共创健康网络生态”为主题,中央网信办总工程师孙蔚敏提出加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配套标准、强化App全生命周期监管、建立侵权投诉快速响应机制三项举措;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长赵泽良指出AI时代个人信息管控面临新挑战,论坛同步发布优化改进App清单、智能玩具个人信息保护倡议及相关标准成果。
数据安全合规治理与创新发展分论坛,则以“激活数据要素发展潜力”“统计数据合规治理”等为题,探讨数据安全治理与创新发展路径。中央网信办数据与技术保障中心有关负责人强调,需坚持数据法治、紧扣发展需求、强化多方协同,推进数据安全治理现代化;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提出,信息时代需加强数据安全顶层设计,应对更高安全要求。数据跨境分论坛聚焦“共建陆上跨境数据走廊・昆明枢纽”,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世忠等专家从政策、区位视角分析跨境数据流动规则,论坛还以“论坛+外展区”展示云南跨境电商、智慧口岸案例。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分论坛通过多领域、跨场景的深度研讨,既回应AI安全、智能网联等前沿挑战,也覆盖政务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基础领域,形成“技术防风险、制度筑屏障、产业强支撑、社会共参与”的网络安全治理新格局,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根基。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湖北新洲多措并举守护古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