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共话“两山”理念 | 赓续红色精神 打造生态屏障

2025-09-16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95

浙江省临海市林场经营总面积7.89万亩,地处灵江、永安溪两大水系源头,是浙东沿海重要的生态屏障。多年来,林场赓续艰苦奋斗绿荒山的精神、忠诚敬业守青山的使命、改革创新拓金山的闯劲,彻底告别“靠山吃山”的传统发展模式,闯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并进的可持续发展新路。近20年来,林场始终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找准自身在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坚持山绿是本底、业兴在产业、林强靠科技、人富惠民生,持之以恒打造生态屏障和新型林场。

厚植生态本底 端稳发展“金饭碗”

绿水青山是林场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更是践行“两山”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回望发展历程,临海市林场的生态建设曾面临诸多挑战。

林场成立于1957年。建场初期,通过大规模造林,森林覆盖率从最初的7.2%一度跃升至81.6%。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因商品材采伐过度,森林资源增长一度停滞,森林覆盖率由81.6%微增至84.3%,又回落至75.7%。同时,基础设施落后、队伍结构老化、林分质量下降,林场发展陷入“捧着金饭碗没饭吃”的困境,难以摆脱“木头财政”的依赖。

2005年,林场痛定思痛,果断“断旧路”,大幅削减商业采伐量,全力栽新绿,精心“提品质”。20年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6万亩,实施森林抚育6.2万亩,打造1200亩彩叶景观林,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2343亩。森林资源得到显著恢复与提升,森林覆盖率攀升至95.16%,林木总蓄积量达42.44万立方米。

赋能产业兴林 激活绿色“聚宝盆”

守住生态本底是根基,实现价值转化是关键。临海市林场积极打造“林场先锋”党建品牌,推动“党建+生态+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了从生态守护者向价值转化者的华丽转身。

文旅融合强引擎。优质的森林生态资源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带动体育旅游和民宿产业蓬勃发展。深挖括苍山国家森林公园核心优势,大力发展森林康养、山地运动。尤其是由林场提供核心赛道支持的“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已跃升为国内顶尖户外赛事IP,单届赛事直接拉动地方经济消费超2000万元,让体育流量变现生态价值。

林下经济固根基。开辟“以林养林”特色致富路,建成500亩高山生态茶园和现代茶厂,打造优质高山茶品牌。建设50亩林药复合经营示范基地,仿野生种植黄精、三叶青等道地中药材,打造“林下药库”。形成茶药互补、长短结合的产业链,破解了“守青山”与“稳增收”的矛盾。

碳汇交易拓新局。打造省级林业碳汇示范基地,建成1500亩林业碳汇先行基地,高标准推进2287亩浙林碳汇项目,创新开展森林认证碳汇试点,系统总结高山脆弱区增汇固碳技术经验,形成可复制的“临海方案”。林场捐赠4871吨碳普惠减排量助力杭州亚运会碳中和,拓展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

科技强林支撑 锻造智慧“新引擎”

科技是林业现代化的核心引擎。临海市林场彻底告别“刀耕火种”,昂首迈向机械为“手”、数据为“眼”、创新为“魂”的智慧林业新阶段。

智慧赋能精准管控。投资222万元建成“林业大脑”智慧平台,集成防火预警、资源管护等17个功能模块,布设14套高空摄像头,覆盖3个分场6个林区7个关键点位,配备8台无人机及显示终端,核心区监测覆盖率高达70%,实现火情实时推送、迅速处置。

普及应用巡护软件。为生态护林员配备巡护终端,通过分析护林轨迹掌握生态护林员的巡查范围和力度,构建了“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动态监管体系,并将服务延伸至周边集体林区。

科技助力攻克难关。聚焦松材线虫病防治难题,联合科研院所建成浙江省首个抗性马尾松资源库,开展抗性马尾松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抗性鉴定。依托国家“科技创新2030-生物育种”专项,突破抗性无性系嫁接和繁育技术瓶颈,建成149亩抗性试验林,为南方百万亩松林重生提供“临海种源”。引进栓皮栎、枫香、乌桕等多类高抗逆景观树种,开展适应性栽培试验,构建“生态防护+景观增值”复合林相,全面提升森林系统韧性。

惠民共享成果 拓宽共富“幸福路”

生态红利最终应福泽于民。临海市林场通过深化场村共建,将绿色发展成果转化为百姓的“真金白银”。

产业联农兴就业。积极探索“林场+基地+农户”联动模式,引导农户参与茶叶、中药材等林产品的种植、抚育、采收和初加工,开辟家门口就业新渠道。2024年以来,已支付农户劳务报酬超500万元,新增灵活就业岗位超1000个。

技术惠林提质效。充分发挥林场在人才、技术、设备上的优势,主动将服务链延伸至全市范围的集体林地。今年以来,林场技术团队已为8339亩集体林提供科学造林规划设计与技术指导服务,同步供应良种壮苗14万株,重点帮助解决集体林造林中存在的树种单一、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助力提升集体林经营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水平。

生态反哺促民生。林场累计新建、提升林区道路31.1公里,让山货运得出、游客进得来。在偏远林区新建基站6座,使“信息孤岛”变“信息通衢”,深山搭上电商快车。架设国家电网输变电设施12个点位,稳定的电力照亮职工生活,也为林区发展新兴产业送来了“动力源”。

新征程上,临海市林场将继续弘扬“红”的精神、筑牢“绿”的底色、拓展“金”的路径,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为推进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范式。(潘学飚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这十八年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