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和沙漠“死磕”
黄河甩出“几字弯”
弯里,是鄂尔多斯
风,曾把这里啃成骨茬
沙,曾把这里磨成粉末
可他们,偏要逆风站
—— 撒种,栽苗,跟黄沙死磕
这仗,打了七十年
人换了一代又一代
锹磨秃一把又一把
绿,却一寸寸漫过沙
宝日勒岱:以蒿定沙,根系乌审
1953年的乌审召,风硬得像刀
15岁的宝日勒岱把一株沙蒿按进沙里
手心磨出的血,滴在蒿根旁
1958年,60个青年,60把铁锹
3年铲光86万亩醉马草
沙蒿成片,羊回来了,人也回来了
北京怀仁堂,她捧回“三八红旗手”奖状
2023年,85岁,她仍回乌审召看树
当年种下的苗,现在能给孙子遮荫了
曹扎娃:二十锹刻绿,两千亩守沙
1958年,16岁,他扛起一把铁锹走进大漠
2024年,80岁,他像亲手种下的林子一样
活成这片沙漠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他像颗钉子,钉在毛乌素西缘
白天挖坑栽苗,晚上听风摇树
“树苗倒了咱再扶,只要不放弃,总有一棵能活下来”
2000亩林子长起来
樟子松挺,沙柳垂,柠条开
有人给出天价,他摇头
“林子是大伙的,不是我个人的,给多少钱也不能卖”
夜里,他举灯巡护,灯光穿过树缝,像一把绿剑
“只要我还能动,就守着这些树,树在,家就在”
李建国:父子追沙,三千亩换绿洲
1980年,父亲把驴车缰绳塞给他
“沙子撵着人走,咱得撵着沙子治
它跑二十步,咱就追二十一步”
父子俩,一驴车,两铁锹,踏进毛乌素北缘
头一年,种十活一
第二年,补十活三
第三年,风小了,树绿了
40年后,3000亩明沙只剩地名——“李建国窝窝”
松、杨、沙柳、柠条,错落成林
400只羊,30亩地,年入20万元
他说:“以前沙子欺负人
现在咱能管住沙子了,它得听咱的”
王果香:三千巾帼,织绿色长城
1987年,库布其北缘,她敲锣明志:“妇女顶起治沙的半边天!”
3000名姐妹,3000把铁锹,扎进沙漠
3年,种活98万株,锁沙602万亩
联合国官员乘坐飞机经过时惊呼:
“这不是绿洲,是绿色长城!”
日内瓦万国宫,她发言8分钟,掌声8次
有人问秘诀
“治沙没有巧办法,就是把眼泪和汗水都撒在沙地里
一棵一棵种,一滴也不能浪费”
回国后,她把2万美元奖金全买树苗
荣誉是风,树苗是根
殷玉珍:一句话,沙漠变“金乌素”1985年,19岁新娘,被风沙吹进地窝子
“宁可种树累死,也不让沙子欺负死!”
一句话,40年
30万棵树、6万亩绿、500只羊、100万元收入
她给沙漠改名为“金乌素”
联合国代表来,她递上一碗小米粥
“喝一口,就知沙漠能变良田。”
沙丘上,她插块木牌
“欢喜梁”——我曾在这哭,现在在这笑
风一过,牌不倒,像她的倔强
乌日更达赖:卖羊还“绿债”,植绿十万亩
1996年,他把200只羊全卖掉,换成树苗
妻子哭,邻居笑,他却说
. “以前咱超载放牧,把沙子惹毛了,毁了草场
这是欠沙子的绿债,必须还”
28年,10万亩,成活率从30%到90%
穿沙公路两侧,沙柳列队,像士兵
他说:“再干20年,把账清零”
夜里,他独自巡林,手电筒一亮
仿佛把星光种进沙里
贾文义:三代锁边林,从骆驼到无人机
爷爷用骆驼,父亲用驴车,他用无人机
12.8万亩锁边林,把库布其锁在黄河南岸
“北锁、南堵、中切割”,是杭锦旗人自创的兵法
他每天巡护13万亩,步数超3万
“这树啊,爷爷种、我种
将来我儿子也得接着种”
防火、防虫、防盗
他把林子当家守
“守林就是守家”
敖特更花:光脚拓绿,“花姐”带富乡邻
2009年,她脱鞋光脚,背苗翻沙丘
“女人种活一棵树,沙漠就低头一次”
4万亩,她种出“花姐公司”
带出240户造林大户
把库布其模式搬到西藏、新疆
“让沙子变绿,让乡亲变富,让姑娘不逃沙”
三句话,是她给沙漠的战书
论坛发言,她一句英文不会
却用绿色让全世界听懂
乌仁高娃、杨宝德盖:夫妻战沙海,五千亩孕生机
1981年,风沙埋到门槛
夫妻俩对望:“搬?还是干?”
“干!”
40年,27种树、10万株
5600亩草场,绿化率98%
儿子大学毕业,回来接过水壶
“爸妈的接力棒,我传下去”
夜里,老两口坐在树下
风停了,叶子沙沙作响
像在说:“别怕,有我们”
……
鄂尔多斯,8.7万平方公里
曾经,一半黄沙,一半叹息
如今,沙化土地治理率70%
森林覆盖率32.9%,植被覆盖率80%
数字很冷,故事热得烫人
他们,没有豪言,只有铁锹
没有退路,只有沙丘
他们把名字写进沙里
风一吹,绿浪翻滚
那就是回答
沙漠没有投降
但他们,赢了时间
风,还在吹
沙,还在动
他们,还在种
一代,又一代
像树,把根扎得更深
像绿,把天撑得更高
他们,和沙漠“死磕”
直到黄沙低头,直到绿洲抬头
直到——
风与沙,也学会温柔
(毛丫 梁婷 张驰)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浙江长兴:桨板漫游山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