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贵州黔南立足资源禀赋写好“两山”转化文章

2025-09-09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57

近年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牢牢守好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把自然生态和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将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一幅幅山水相融、产业兴盛、美丽宜居的新时代画卷徐徐铺展。

龙里茶香村十里刺梨沟3A级旅游景区 李庆红摄

护绿有方

黔南作为“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经过多年植绿护绿兴绿,全州森林覆盖率68.17%,“绿色家底”丰厚。如何守住这片绿?答案藏在四级林长制的创新实践中。

多年来,黔南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念,以推深做实林长制为抓手,构建起州、县、乡、村四级林长组织体系。森林资源管护区域以自然村寨为单元,结合生态区位,划分管理网格2.8万个,推进森林资源保护信息化、管理网格化、巡护全域化,形成在总林长领导下的部门协同、齐抓共管工作格局。2024年以来,全州3272名四级林长巡林9.7万余次,推动解决森林防火、通报问题整改、涉林民生资金兑现等问题340余个,真正实现“树有人种、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护林员在森林里巡视 龙毅摄

同时,黔南大力实施“森林质量提升”行动,在扩量提质上见实效。整合卫星遥感监测、高位视频监控、低位卡口视频监控等,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森林保护立体监测网络,在“技防”上下苦功夫,为守护黔南自然之美提供支撑;为推动全州湿地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州林业局等8家州直单位共同建立了《黔南州湿地保护协调工作机制》,明确了各部门湿地保护职能职责,形成统筹协调、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格局,共同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

2024年向上争取项目311个、资金14.07亿元,实施完成沅江源区、乌江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64.98万亩,贵定县成功纳入2024年省级树种结构调整提高森林质量试点。同时,加快推进独山、三都国有林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国储林项目,打造省级示范基地1个,带动全州206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3.7亿元。以种苗培育管理为基础,高产出保障造林绿化,新培育楠木、山桐子、香樟、枫香等珍贵乡土树种苗木合格苗5000万株以上(包括保障性苗木160万株),保障和支持各县(市)造林绿化和产业发展。

借绿生金

绿水青山一头连着“生态美”,一头连着“百姓富”。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如何做好“两山”转化文章?

多年来,黔南秉承“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生态理念,在保护的前提下让老百姓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收入,“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

曾经靠“砍树卖钱”的贵定县甘溪林场,通过“政府花钱买生态”政策,从生产销售木材转型为培育管护森林资源。如今,林海成为当地村民的“绿色存折”。通过“卖生态、卖风景、卖文化”,林子绿了、产业旺了、林区群众生活好了。甘溪林场重获生机,正是黔南发展多元化林下经济模式的缩影。

荔波小七孔卧龙潭 资料图

依托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荔波培育了以森林观光、体验、研学、康养等为特色的一批“森林+”旅游景区景点,绿色成为荔波旅游“流量密码”,越来越多的游客在荔波畅享“森”呼吸、体验“林”距离,当地群众靠森林旅游捧上“金饭碗”;松林似海、温暖多雨的独山围绕茯苓做“绿色文章”,积极推动中药材种植“上山入林”,将废木资源用于发展松茯苓产业,变废为宝,滋养出品质上乘的茯苓品种。

蕴藏在森林中的林下产品,成为黔南向“绿”而行的亮丽风景线。持续做强做优刺梨、油茶等特色产业,全州刺梨种植面积稳定在61.7万亩,2024年以来累计完成刺梨基地提质增效11.7万亩,油茶扩大种植和改培4.14万亩。经过多年耕耘,黔南搭建起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采集加工、森林康养“四梁”与林药、林菌、林禽(畜)、林蜂、林菜、林花、林茶、林康(旅)“八柱”。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引下,黔南的绿水青山成为得天独厚的优势,绿色生态蝶变为绿色资本和绿色银行,一系列“两山”转化通道不断打通,“森林+”让绿水青山的生态红利加速释放,推动“含绿量”和“含金量”同步提升。

用绿享绿

一棵树、一湾水、一片林,拥有什么样的生态价值?值多少钱?

近年来,黔南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让青山有价、绿水增值。

“荒山入股做股东,自家山上去打工,砍刺挖坑栽小树,腰包鼓胀不再空。”这是平塘县场坝村村民常唱的一首山歌,真实地道出了当地村民用荒山入股做股东之后的心声。

1998年,平塘县牙舟镇场坝村大寨组(原谷硐乡场坝村大寨组)率先在平塘县打响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第一枪,主动将集体所有非耕地与县国有林场联合建设股份制林场,在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林业发展提质增效等方面探索出一批可复制经验。

在传统产业基础上,黔南州深挖森林资源价值潜力,大力推进碳汇建设。2024年4月,都匀市国有平浪林场获得1张首批省级林业碳票,也是黔南首张省级林业碳票,做到了“不砍一棵树、林场一样能挣钱”。这是黔南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的一大成果。目前,全州获批省级林业碳汇试点1个,获批省级林业碳票3张,制发州林业碳票4张,林业碳票交易完成20笔,交易金额25万余元。

针对涉案野生植物保管难、移交难、处置难等行政执法司法难点,黔南将司法力量注入生态保护,深化“林长+检察长”跨部门互助协作机制,先行先试推动司法惩戒与生态保护无缝衔接,深入推进森林资源保护、涉案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工作,建立全国首个金毛狗蕨生态修复基地。

连绵的山、流淌的水、葱茏的树……在黔南,高颜值的森林勾勒出绿意盎然的生态底色,绿色产业多点开花,点绿成金、借绿生金的图景令人向往。

绘好“山水图”、念好“草木经”、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两山”高效转化的生态长卷正在黔南大地铺展。(刘雪红 刘茹男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山东东阿:黄沙生绿 绿树生金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