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福建沙县:以林长制“三变”破题 赋能林业换新颜

2025-09-08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27

在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三多”改革系统集成试点的进程中,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坚持在“林”上发力、“长”上尽责、“制”上创新,通过建强责任体系、创新治理方式、释放生态价值,实现“责任、治理、效益”方面的“三大转变”,为林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从模糊不清向责任上肩转变,筑牢管护根基

“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这是沙县区推进林长制的核心目标。为破解以往林业治理主体模糊、责任分散的难题,沙县区通过“三级联动、部门联同、执法联治”,构建起全域覆盖、协同高效的管护网络。

俯瞰沙县森林 陈广程摄

织密责任网络,让治理主体“浮出水面”。沙县区坚持党政“一把手”主抓,设立区、乡、村三级林长493名,建立覆盖全区域的三级林长制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林长职责清单,彻底改变了过去“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模糊状态。

深化部门协同,让联动机制无缝衔接。沙县区建立了26个区级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月调度、季通报、年考评”的绩效考核机制,把责任压到部门、乡镇,推动压力层层传导。

凝聚执法合力,让监管效能提档升级。全区整合林业、公安、护林员力量,创新“林长+警长+院长+检察长”协同机制,深化“一林一警”与“一带三”执法模式,执法效率和水平显著提升。2024年,全区涉林案件查案率、结案率均达100%,森林督查问题图斑查处与整改全面完成。

从碎片管护向系统施策转变,增强管护效能

为告别过去分散化、局部化的治理模式,沙县区坚持以数字化、精准化、专业化为抓手,全面提升林业治理现代化水平,让林业管理变得“聪明”又高效。

数字赋能,构建全域监管智慧网。依托省林长制智慧平台,整合林长、护林员巡护数据及22个高位摄像头资源,打造全天候立体式巡护模式。平台运行以来,林区事件发现处置效率大幅提升,实现了“千里眼”“顺风耳”式的精准监管。

防控联动,筑牢生态安全防护墙。构建“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联动”的灾害防控体系,筑牢“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双防线,实现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3.73‰、无公害防治率100%。推进全省松材线虫病疫情封控区试点建设,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稳健突破。组建专业防火巡护队伍16支,以“人防+技防”实现火源管理与火情监测全覆盖,守牢森林防火安全底线。

创新加持,激活林业管护新动能。沙县区引入第三方无人机综合巡护服务,围绕日常巡护、防火巡查等提供“点单式服务”,攻克航拍技术瓶颈。今年上半年无人机飞行443架次,获取影像近2.5万张,节省人力1600余人次,巡林精度与效率显著提升。

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拓展管护成效

沙县区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逐步打破治理成效“单一”的局限,让群众在护绿中得实惠、在增绿中享红利。

以林扩绿,铺展绿色画卷。沙县区系统推进国土绿化,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统筹开展重点区域林相改善、森林抚育和封山育林,推进“百城千村”绿化美化宜居工程及城乡绿化,全区森林覆盖率达79.38%,让群众“抬眼望青山、处处见青山”。

以林兴业,激活产业活力。沙县区大力发展现代林业产业,以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为载体,招引竹制品精深加工项目,全区林产加工企业11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家。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重点扶持穿山龙、牛奶根等沙县小吃配料原材料种植,2024年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近50万亩。推动“林业+文旅康养”融合,建成国家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试点3个、省级2个,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以林富民,拓宽致富路径。沙县区探索联农带农新机制,做优天然林生态林“三改三创”、竹林“村企联建·农竹联赢”“村企农”等特色模式,2024年带动全区32个村增收125万元。配合做大做强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林业类成交额累计近27亿元,为村集体、农林大户等林业经营主体增收近3亿元。同时,深化与上海跨区域碳汇交易合作,累计交易量超1万吨,实现“双碳”路上的率先探索。(黄莉玲 廖展鹏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广西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工作专班首次会议召开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