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夏津:一棵古桑 百种新生
山东省夏津县黄河故道分布着一片占地6000余亩的古桑树群,其中树龄逾百年的古树超2万株。近年来,夏津县将葚果、桑叶、桑黄转换为百种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了桑产业链条,提升了产业效益。
根系检测、营养分析、复壮沟开挖……近年来,夏津县将现代科技融入古桑树保护,让每一株古桑树拥有了专属健康档案。建立省级古桑林木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对“大白葚”“冰糖葚”“玫瑰香”等在内的15个主要果桑品种进行系统性保护。保存库汇集、引进、保护珍贵林木遗传资源,为科研育种、教学实践与生产示范提供支撑,促进区域林木种苗健康发展、加速果桑良种化进程。
面对葚果品类丰富但鲜果保鲜难、附加值低的发展难题,夏津县着力构建全产业链体系。传峰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深加工,将桑葚鲜果、鲜叶转化为桑葚干、桑葚酒、桑叶面条等20余种产品,实现了初级农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的跃升。合作社改变传统直销方式,打通线上线下通道,产品销往上海、济南、聊城等城市。
桑黄产业成为夏津县桑产业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桑黄作为珍贵药用真菌,在传统中医中用于治疗痢疾、盗汗、血崩等病症,近年来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2024年,桑黄产业发展被写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山东省委一号文件列为大力发展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为加快黄河故道地区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德百古桑产业研究院联合院士团队与高校力量,以桑黄地理标志产品为核心推进产业布局。种植方面,打造45亩桑黄种植培育基地,年种植桑黄达100万菌棒,实现年产桑黄子实体30吨;加工方面,先后开发出桑黄酒、桑黄饮等30余款产品,品牌价值达18.34亿元,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再到品牌的完整链条。
以桑为媒,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夏津县依托古桑资源,培育形成了以山东椹树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椹树下公司创新采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以高于市场平均价格收购当地农户优质桑葚,带动周边300余户种植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通过建成规模化桑树种植示范基地,以合作社模式辐射带动周边3000亩桑果园协同发展,形成了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自2017年成立以来,公司陆续推出“椹泉酒”“椹中发”“椹果宝椹酒”等系列产品,赢得多元市场,销量稳步增长。
夏津县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林业局局长孟涛介绍,目前,夏津县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建设了20亩繁育圃,划分五大功能区,收集古桑种质30余份、优良品种20余份,打造集活体保存、科研、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未来,夏津县林业发展中心将聚焦古桑树保护与新品种选育,推动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让保护与发展同频共振。(白瑞亮)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