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江西资溪为“两山”转化注入金融活水

2025-09-05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71

地处江西省东部、武夷山脉西麓的资溪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7.7%,坐拥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溪大觉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丰富的生态资源,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值达36万/立方厘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然而,受限于生态资源开发分散、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曾经的资溪县虽有着大量优质生态资源却难以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生态产业发展面临资金短缺困境,传统金融机构对生态资源价值评估困难,导致生态项目融资难、融资贵。

近年来,资溪县以创新生态金融产品、提升生态金融服务水平为核心,构建“资源—资产—资本—资金”闭环转化机制,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鼓励多元资本参与资源整合,推动规模化发展

2019年,资溪县全面开展自然资源调查,完成了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和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生态资源图谱。

“通过详细核查,全县林地面积约167.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约1105万立方米,毛竹超1亿株,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资溪县林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邓云峰介绍道。

只有确立科学的自然资源价值核算方法,才能科学定价,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2019年,资溪县在江西省率先开展县域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图斑级精算,聘请专业团队推进GEP核算数字化平台建设。通过编制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制定资溪县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标准和规范,完成了GEP一张图平台框架搭建。2024年,资溪县生态产品价值达486.68亿元,为生态资源的市场化运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杉木需要十多年的生长期才能成熟采伐,行情价每年都有变化,个人种植投入高,我一次性把林权转让得到将近6万元,还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比以前多了不少。”资溪县鹤城镇下长兴村村民洪雷说。2018年,洪雷将自己经营的杉木林林权转让给资溪县两山林业发展企业。资溪县两山林业发展企业对赎买的森林资源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管理,通过造林抚育、综合开发等方式,实现资源的增值。这是资溪县森林赎买试点的成功实践之一。

通过鼓励引导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采取赎买、租赁、合作等多种方式,对山林、土地、流域、农房等碎片化资源进行整合,资溪县在全省率先开展的森林赎买试点,推动生态产业化快速形成。目前,资溪县已收储林权26.73万亩,为生态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利用奠定了基础。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激活生态经济内生动力

要破解生态资源交易难、变现难问题,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是关键。“为健全金融体系,资溪县实行了‘一行一品’‘一县多品’策略,鼓励每家金融机构至少创新一种生态权益类融资信贷产品。”资溪县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葛丽佳说。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态资源,资溪县还推出了三类抵质押贷款产品。

资溪农商行设立绿色竹产业支行,九江银行资溪支行组建绿色支行,其他银行机构也先后成立绿色信贷金融事业部。目前,资溪县已推出30余种生态权益类信贷产品,其中林业类信贷产品14种,为生态产业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支持。

为打消金融机构的风险顾虑,资溪县财政出资5000万元成立融资担保公司,设立首期3000万元“两权”(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金,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和风险缓释机制。

针对林权实现周期长、监管难度大等问题,组建县林权收储担保中心,在贷款人无法还贷时,由担保中心兜底收储相关林权,并代偿相关贷款。

通过代偿收储担保机制,已化解历史不良林权抵押贷款5833.86万元,涉及林权3.22万亩,新增不良贷款为0,有效活跃了林权收储交易市场。(皮筱婕)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国有林场成为广东自然教育新场所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