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黔南三重突破助力“两山”高效转化

2025-09-01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53

当68.17%的森林覆盖率成为发展的底色,当3273名林长的足迹踏遍2.8万个生态网格,黔南的青山不再只是生态屏障,更是一部“两山”转化的鲜活教材。

今天,黔南这片喀斯特山地正以制度创新撬动生态价值,以产业革命重塑发展逻辑,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交一份兼具高度与厚度的黔南方案。

筑牢生态屏障,守护“中国天眼” 黔南州林业局提供

制度破壁,打通“两山”转化“任督二脉”。

推动林长制从责任链升级为价值链。四级林长体系覆盖全州2759万亩林地,将“树有人护”的底线要求升华为“绿能生金”的价值创造。林长与检察长协作破解执法难题,村规民约与AI监控共筑防火长城,打破行政壁垒让生态保护从“单兵作战”转向“系统作战”;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直击“银行不敢贷、农户不愿贷”的痛点,激活了“沉睡青山”,让生态资源实现从“不可抵押”到“可流通资产”的质变;林业碳票的诞生,更是让空气变成“真金白银”。走出生态产品“难度量、难变现”困局,不仅盘活了集体林权资产,还为贵州山区提供了可复制的金融模板。

点绿成金,构建“生态产业化”的黔南范式。

荔波县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绑树栽培铁皮石斛 肖伟摄

从61.7万亩刺梨基地石漠化治理,到入选工信部名录的5G智慧工厂,黔南用一颗山野果子串联起“生态修复—精深加工—全球市场”价值链。其内核是三产的深度融合,第一产业规模化种植固土增绿,第二产业智能化加工提升附加值,第三产业文旅体验拓展品牌溢价。当产值带动农户增收,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边界已然消融。铁皮石斛附树而生、绿壳蛋鸡林间觅食、油茶林下套种中药材,全州立体开发488万亩林地,诠释了“向空间要效益”的生存法则。

这场生态产业革新与转型,有力证明了绿水青山“变现”从来不需要厂房烟囱相伴,其自身便是最富潜力的价值“生产车间”。

价值升华,从“自然财富”到“民生福祉”。

将清风净水、固碳释氧纳入量化体系,生态产品实现价值升华。一张张生态产品认证证书的背后,是发展逻辑的重置:GDP与GEP双考核倒逼政府摒弃短视开发,让“绿色GDP”成为发展新标尺。

茂兰保护区88.61%森林覆盖率的“高颜值”,通过漏斗森林探秘、文化体验转化为游客量逐年增长的“高产值”。生态与文化的双IP融合,既延续了“靠山吃山”的生存智慧,更升华出“敬山养山”的文明自觉。当村民从伐木工变为导游,当古树故事成为研学教材,“绿水青山”便真正浸润为地域的精神基因。

黔南以三重突破生动回答了“两山”高效转化这一重大命题。

制度破壁是前提,唯有打破权益流通壁垒,青山方能“可计价、可流通”;点绿成金是路径,生态产业化绝非低端转化,而是科技赋能下的价值链攀升;全民共享是根基,当碳票分红打入村民账户,当刺梨果香飘向国际市场,绿色发展才具持久生命力。

十余年的淬炼,黔南证悟了“两山”转化的真谛:护绿是最大的政绩,活绿是最真的为民,兴绿是最实的担当。这抹浸透制度智慧与产业创新的黔南绿,正在铺就最动人的生态底色、发展成色和民生本色。(刘雪红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北京组织推进森林防火机器狗应用工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