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总书记牵挂的“国之大者”
“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守护好‘世界屋脊’和‘亚洲水塔’。”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进一步就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部署要求。
将历史的标尺拨回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尼洋河大桥,远眺雅尼湿地,殷殷嘱托,“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从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再到签署国家主席令公布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国之大者”。
青藏高原生态具有特殊性,总书记早已将这个问题讲得透彻,“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丰富多样、也十分脆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是这一区域的主要任务。”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特殊的地域环境孕育了独特的生物群落,集中分布着许多特有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对于西藏来说,保护好高原生态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
西藏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西藏要保护生态,要把中华水塔守好,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生态出问题得不偿失”“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守护好“世界屋脊”和“亚洲水塔”,总书记念兹在兹,一再强调。
在青海,总书记同样叮嘱当地党政干部,“认真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把青藏高原建设成为生态文明高地。”
一次次部署、一句句嘱托,落地有声。
降碳。今年,西藏启动林草碳汇项目开发交易试点,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智慧农牧业,持续在工业、城乡、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
减污。西藏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入河水质达标率100%,城市水体保持零黑臭,医疗废物电子联单逐步实现全覆盖,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5%。
扩绿。西藏国土绿化行动深入推进,特别是近年来实施南北山绿化工程,造林超过100万余亩,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31%。
2024年,西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主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100%。今天的西藏是全球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独特的高原地貌,富集的生态资源,是西藏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优势,生态旅游正成为高原大地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6月,总书记在给西藏林芝市嘎拉村全体村民的回信中,提出“把雪域高原的自然美景保护好”的殷切期望。这个常住人口只有149人的小村庄,2025年桃花节期间接待游客11万余人次,全村的旅游收入达到370万余元。
思与行,谋与干。从金沙江边到狮泉河畔,从雅江谷地到藏北高原,西藏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更好的“绿水青山”创造出更多的“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映衬白云蓝天,“保护第一”的自觉和绿色发展的智慧,让西藏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越走越笃定,越走越宽广。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