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乡土专家激活产业发展加速度
深耕果园拓展电商、深耕花木传艺带徒、雕琢竹笛传承非遗、培育甜柿引领产业、玩转数字赋能桃园……在浙江杭州的林间地头,活跃着一群土专家,他们懂技术、善经营、乐分享,用智慧和汗水激活乡村资源,将山林变成聚宝盆,让传统林业焕发新生机,带动万千农户走上增收致富路。
在海拔700米的建德市三都镇前源村八亩丘,一片600余亩的林地被省级林业乡土专家朱笑汶打造成集种植、养殖、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基地。400余亩的果林里,山核桃、香榧、车厘子等树错落有致,林下套养的万余羽畜禽更添生机。这里不仅摘得“浙江省最美赏花胜地”的荣誉,更在电商浪潮中闯出一片天地。
通过搭建微商代理平台,20余名江浙沪代理商组成销售网络,75%的农林产品借由微信平台走向市场,剩下的则通过采摘游和农家乐消化,年销售额超500万元。高山农家乐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休闲观光收入超100万元。在带动乡亲增收方面,生态基地不仅代销周边百姓滞销农林产品,更聘请了15名当地员工,人均年收入2.6万元。“八亩良田”连锁品牌计划正将绿色农林产品推向全国。
作为萧山区花卉协会秘书长,省级林业乡土专家李婵颖深耕花卉苗木领域,用技术服务架起林农致富桥。
李婵颖定期开展的林业技术培训,融合理论授课、视频教学与技能实操,让学员在参观学习中直观掌握花木培育精髓。在乡土专家师傅带徒项目中,她手把手传授种苗繁殖、苗木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能,以绩效考核激励徒弟考证参赛,形成以证促学、以赛促学的良好氛围。同时,由她领衔的花卉园艺技师工作室整合行业人才,通过技术攻关、技能培训等方式搭建高效平台,为花卉园艺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动能。
余杭区中泰街道是“中国竹笛之乡”,盛产优质苦竹。省级林业乡土专家丁志刚与竹为伴38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他,参与成立的竹笛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品牌、包装和展销,带动百户农户入股增收,更让中泰竹笛制作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全国。
从承包4000余亩集体山林起步,省级林业乡土专家金月娜与“太秋”甜柿结下不解之缘。2013年成立家庭农场后,金月娜注册“崤山”等商标,将甜柿引种栽培与竹子、香榧、油茶种植相结合,走出一条特色林业路。
金月娜熟练掌握甜柿栽培全流程标准化技术,承担起富阳区甜柿产业基层推广的重任。在她的带动下,40余户农民参与甜柿种苗培育。目前,甜柿种植面积扩展到2000余亩,销售柿苗2万余株,助农创收200万元。
省级林业乡土专家何叶丹大学毕业后归乡发展,不仅继承了家族的鲜桃产业,更以创新理念和扎实行动为家乡桃产业注入了新活力。
在何叶丹的带领下,矮子鲜桃专业合作社实行生产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即统一引进新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有机肥施用、统一品牌销售。如今,合作社联结农户300余户,种植规模3000余亩,“矮子”鲜桃连续15年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成为浙江、上海等地市场的抢手货。
这些乡土专家以各自的专长与坚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人加入乡村振兴的行列,在山林田野结出更丰硕的果实。(雷亦晨 冯晴颖)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