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感受大美长江源

2025-08-20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36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总面积19.07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源头坐落于唐古拉山以北,简称“唐北区域”,面积4.87万平方公里,占公园总面积的1/4。

冰川孕育的长江源头。那曲市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这1/4是不可或缺的1/4,也是弥足珍贵的1/4。”那曲市林业和草原局党委书记王明清说,唐北区域是万里长江、澜沧江的源头,拥有大尺度典型高寒草原草甸生态系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和冰川雪山生态系统,是藏羚、野牦牛、雪豹等青藏高原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更是国家公园的荒野样板,承载着古老文化的根脉。

7月29-30日,我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出发,前往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的聂荣县查当乡片区,心中澎湃着走近长江源头的激动心情。

2000年来,人们关于长江源的结论从嘉陵江、岷江、金沙江、巴颜喀拉山南麓等地点,逐渐指向当曲、楚玛尔河、沱沱河。直到1976年,中国组织28人进行长江漂流考察,最终确定长江的正源是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长江头从此有了明确的地标。

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最重要的价值,或许还在于当人类足迹几乎遍布星球每一个角落之后,这里成为所剩无几的荒野;在重塑人与自然关系的今天,它更是最值得珍视的精神公园。

记者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见到的岩羊群,人离得很近也不恐慌。潘春芳摄

唐北区域的“荒”,我们略有感触。唐北区域包括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管理的聂荣县、安多县、巴青县3个县。那曲市是这片区域最大的地级市,可从那曲市到最近的聂荣县城,却没有公共交通。7月29日,我们从那曲市前往聂荣县,刚出市区就遇上沿途搭车的藏族阿妈,她不会说、也听不懂普通话。道路狭窄曲折,90多公里的路程我们走了近两个小时。聂荣县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仅3.91人。从聂荣县前往查当乡的345国道,仿佛从草原心脏延伸出来的毛细血管,曲曲折折。车窗外一半是蓝天一半是草原,公路两侧偶见稀疏的牦牛,3小时车程里极少遇到牧民,倒是两三次遇上几十只的岩羊群。而查当乡,只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的一个边角。

不同于人类活动颇为活跃的其他国家公园或候选区,海拔4600米之上的唐北区域是人类足迹最难抵达的地方之一,也是目前国家公园里人口最稀疏、人类活动最少的区域之一。资料显示,唐北区域有住户6504户34258人。

唐北区域以高寒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为核心,涵盖冰川、湖泊、河流等多种地貌。高寒草原如丝绒般铺展,紫花针茅在风中摇曳,微孔草聚拢成紫色花毯,矮嵩草顽强守护着生命的沃土。车窗外,斑头雁妈妈带着八九只走路摇摇晃晃的小宝宝在草甸上散步,赤麻鸭在池塘里游弋,还有几种叫不出名字的水鸟,共同谱写着生命的华章。

国家公园创建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毛世平告诉我们,唐北区域毗邻羌塘无人区,是“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6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在此安居。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雪豹、藏羚、马麝、野牦牛、藏野驴、白唇鹿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兔狲、猞猁、岩羊、棕熊、狼、赤狐、藏狐等。

 “这里尤其还是藏羚东部迁徙产仔的重要通道和集结地。夏季,色务乡、岗尼乡、玛曲乡、雁石坪镇、荣玛乡、多玛乡、永曲乡、查当乡等地均有藏羚分布;冬季,则集中在色务乡、岗尼乡和玛曲乡等地,种群数量约10万只。同时,这里也是野牦牛的核心分布区,色务乡、岗尼乡、玛曲乡等地都能见到野牦牛,其中色务乡是野牦牛冬季的集中分布区。”毛世平说。

7月30日,三江源国家公园天地空一体化平台实时展示国家公园各监测点的现状。潘春芳摄

监测结果显示,唐北区域的雪豹、藏羚、藏野驴、野牦牛等重点珍稀濒危保护物种种群数量正稳步上升,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除兽类外,唐北区域还有多种鸟类分布,黑颈鹤、斑头雁、高山兀鹫、胡兀鹫、红隼、大鵟等珍禽在此自由翱翔。聂荣片区的尼日阿错改湖,湖中鸟岛每年4—9月都会聚集十几种鸟类。

7月30日上午11时,我透过那曲市国家公园科研监测宣教中心的数字大屏,瞥见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最平常的一瞬:格拉丹东雪山下,姜根迪如冰川如圣洁的哈达,在雪山怀抱间蜿蜒舒展,串起蓝天与大地,流淌着长江最初的生命韵律;申扎县买巴乡鲁确塘草原上,一小群藏羚三五成群地在绿紫交融的草原上悠闲觅食;安多县玛曲乡茶木错湿地草原上,一头藏野驴从容漫步于牧民帐篷边,旁边嬉戏的孩童对它全然不顾;安多县玛荣乡唐古拉山口,一只雄鹰高飞于蓝绿交织的草原之上……

长江源的魅力,还在于深厚的文化积淀。唐古拉山脉作为藏族文化的圣地,承载着千百年来朝圣者的信仰与商旅的足迹。在这里,丝绸之路的繁华、茶马古道的沧桑、唐蕃古道的辉煌交汇融合,铸就了独特的高原文明。自古以来,虔诚的朝圣者踏过千里冰封的山路,商队的驼铃声回荡在高原,历史在此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7月29日,我们恰好赶上查当乡两年一届的赛马艺术节开幕。查当乡乡党委书记王晓阳热情邀请我们观看演出。草原的露天舞台上,牧民们载歌载舞,歌舞声与风马旗交相辉映,盛装的良种马儿散布在各个角落,五星红旗和洁白的哈达在蓝天下飘扬。帐篷里,牛羊肉和奶制品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叫“黑颈鹤之舞”的节目,身着黑白配色长袍的少年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举手投足尽显黑颈鹤的优雅高贵。

生态管护员拍摄到的雪豹。扎西达加摄

提到三江源国家公园,王晓阳欣喜地说:“我们这里的牧民自古就有保护自然的传统,所以非常接受国家公园的理念。特别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一户一岗’制度,给每户牧民家庭解决一个生态管护员岗位,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牧民们高兴得很。”他还强调,国家公园不仅要保护自然生态,也要保护独特的传统文化。“现在青藏高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越是这种时候,越要重视保护传统文化,特别是保护人与自然共生的传统智慧。”

在聂荣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工作的扎西顿珠告诉我们,唐北区域每年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赛马节,有市级、县级、乡级的,甚至还有村级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特色活动,比如他最近刚参加的聂荣县运动会,会上就有很多藏族特色项目。

查当乡人大原主席次仁白久是第七代藏医继承人,他经常免费为牧民送医送药。2015年,次仁白久被评为全国最美医生。他说,藏族文化里有句俗语:“自然不好,人也不好;自然好了,人也会好。”说话间,一位年轻的牧民爸爸带着儿子过来找他检查牙齿。

长江源唐北区域海拔太高,地域太辽阔,我们无法深入江源大地更多地方。但两天的见闻,让我深刻感受到:长江源不仅是生命的起点,更是精神的归属。在这片神圣的高原上,文化与自然交融,历史与未来共存,延续着高原儿女千年的传承。(潘春芳)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暑期雨林探奇植 科普传授悟新知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