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凌小芒”救护记
新华社西宁8月15日电(记者李宁)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于当天发布公告称,救护中心于今年6月4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救护了一只雄性雪豹幼崽,这是救护中心今年继雪豹幼崽“凌小蛰”之后救护的第二只雪豹。
这是雪豹幼崽“凌小芒”被发现时的现场情况。新华社发
6月2日,久治县一牧民在挖虫草时,意外发现一只被大雪掩盖的雪豹幼崽,并第一时间上报相关部门。当晚,当地工作人员对雪豹幼崽进行收容救护。经初步检查,雪豹幼崽疑似因长时间未进食导致体能严重透支,处于昏迷状态,生命垂危。
这是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救助的雪豹幼崽“凌小芒”。新华社发
鉴于救护难度较大,当地随即联系了位于西宁的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开展救治工作。救护中心副主任齐新章介绍,由于这只雪豹幼崽被救助时正值芒种节气,按照救护中心惯例,它被命名为“凌小芒”。
为更好开展检查和治疗,6月5日,救护中心工作人员将“凌小芒”带回西宁。经检查,“凌小芒”为雄性,体重仅11千克,面颊鼻部有2厘米的外伤并感染化脓,由于长期饥饿,它已无法站立行走。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工作人员在救治雪豹幼崽“凌小芒”。新华社发
救护中心主任何顺福介绍,在青海,雪豹通常在5月份前后出生,一岁时体重应达到22.5千克左右,“‘凌小芒’体重不足正常水平的一半,乳齿更换也未完成,我们推测它出生时间较晚,大约是一只9月龄的个体”。
针对“凌小芒”营养不良、中度脱水、重度炎症等情况,救护中心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何顺福表示,为了促进其消化吸收,工作人员在饲喂新鲜肉类及少量动物内脏时,还添加了益生菌和猫处方罐头。
这是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救助的雪豹幼崽“凌小芒”。新华社发
经过5天的悉心照料,“凌小芒”状态明显恢复,逐步恢复自主进食和行走能力。6月10日,“凌小芒”被转移至救护中心隔离康复场。齐新章介绍,场地内配备了必要的保暖设施和舒适的休息区域,为其提供了一个安静、安全且有利于康复的空间。
7月6日,“凌小芒”体重达到12.65千克,7月24日,达到15.8千克。随着身体逐步恢复,“凌小芒”的日常活动量也在增加,它不仅能在搭建的跳台上跳跃和攀爬墙面,甚至可以自行捕食活鸽子。
随着“凌小芒”对隔离康复场表现出越来越强的破坏性。8月12日,救护中心将其转移至雪豹馆。何顺福说,“尽管它的体重已增长至17.2千克,但仍较同年龄幼崽发育迟缓。”
何顺福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凌小芒”将与“凌小蛰”轮流使用雪豹馆活动场,通过在这个240平方米的空间,来帮助其恢复运动能力,并促进其发育到正常雪豹的体形。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