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连南,重启山苍子产业布局
山苍子是樟科木姜子属的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根、茎、叶、果实均具较高经济价值,广泛应用于医药、美容、洗涤、食品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连南瑶族自治县地处粤北生态核心区,森林覆盖率达84.1%,气候温润、土壤肥沃,为山苍子原生适生区。20世纪80年代,连南县山苍子曾是当地重要出口创汇产品,后来由于缺乏技术支撑,山苍子产业逐渐式微。
近年来,连南县山苍子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技术突破。在广东省民宗委支持下,连南县利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重启山苍子产业布局,在清远市乃至广东省已形成一定影响力。
多维度推进
截至2024年,中央、广东省累计下达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543万元,专项用于连南山苍子产业发展。同时,连南县政府以木本油料项目申请地方债5000万元,重点支持林道、标准化苗圃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起“政策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2024年,连南县林业部门委托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编制山苍子产业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及2024—2035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三步走”战略:2025年前完成种苗体系建设与野生资源普查,2030年实现5万亩标准化种植、1万吨鲜果年产量及500吨精油加工产能,2035年建成集种植、加工、文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示范区。
连南县现有连片野生山苍子群落7000亩,平均有效年产量约50吨。经权威检测,其精油柠檬醛含量超80%,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果品出油率达3.5%,品质优势显著。同时,推进苗木基地建设,保障山苍子种苗供应。连南县林业局在涡水沙田和六联建设山苍子苗圃基地50亩,培育造林苗“两个0.6以上(地径0.6厘米、高0.6米)”山苍子苗60万株。计划利用野生种质资源及扦插繁殖培育苗木50万株。
如今,通过招商引资,连南县已引入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广州市白云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计划通过培育一产、做强二产、激活三产,推动全县山苍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产业链
连南县立足资源优势,在推动山苍子产业发展之初即组织开展全县山苍子野生资源调查,分析该县发展山苍子资源与区位优势。在此基础上,与广东省林科院深度合作,在山苍子种植、加工及产品推广上开展调研,确保全产业链发展的可行性。
开展山苍子良种选育。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通过收集野生种质资源、引进优良品种等方式,选育出高产、高油、高抗的新品种,同时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推广先进的繁育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良种的供应能力和质量水平。
探索复合经营模式。引入广东知名营造林企业研发山苍子集约化栽培技术和复合经营模式。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改进栽培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控等措施,提高山苍子产量和品质。同时,推广林下经济模式,实现山苍子与其他作物的立体种植和复合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建立科技推广体系。通过技术培训、现场示范等方式将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中。通过组建专家团队、建立示范基地等措施,为农户和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同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钱从哪来?连南县多措并举吸引社会投资。政府扶持山苍子种植示范基地、良种繁育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制定山苍子产业发展规划。在种苗、技术、贷款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山苍子产业的发展。制定优惠政策、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投资机构前来连南投资。
创新发展模式
当前,山苍子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着苗木供应短缺、农户林地流转积极性不高等现实问题,这些瓶颈亟待突破。
如何破解?一是创新林地规模经营模式,二是推广“企业+”产业发展模式。
2024年1月,连南县印发林权收储方案,成立广东省首个公有制林权收储中心,明确了林地、林木收储对象及范围、标准,规范了林地收储流程。对分散林权开展收储,收储集中后再统一挂牌拍卖,推动林地有序流转和规模经营。这些改革措施激发了农民参与山苍子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也为山苍子基地建设提供了便利。
与此同时,推广“长期租赁+收益分成”经营模式,引导林农以林权入股参与产业开发,降低收储资金压力,发挥企业技术和市场优势,林农参与日常管护经营获取劳务报酬,共同应对产业发展初期的用地、资金和市场瓶颈。
连南县推广“企业+”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利益最大化。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企业+家庭农场”等组织形式,建立紧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山苍子产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企业在保障山苍子苗木3年成活基础上,通过签订购销合同、提供技术服务和资金支持等方式,激励农户经营管理山苍子基地,保障农户分享山苍子产业发展红利。同时,可以实现由企业为主投资的二产带动由林农(个体经营户)经营的一产、促进三产发展的生态产业发展路径。
连南县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为突破口,以规模经营和林农利益联接机制创新为基础,加速构建种植标准化、加工集群化、产品品牌化的山苍子产业体系,为粤北山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连南样本”。(张志涛 吴照柏)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