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河北:壮大林草产业 加速“两山”转化

2025-08-14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76

河北省近年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优化调整林草产业结构布局,推进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并将林草科技贯穿林草产业发展全过程,促进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绿水青山加速向金山银山转化。

2024年,河北省林草产业实现总产值1624亿元。全省有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5个,建设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3个、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5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2处。

围绕“扩规模、调结构、提质量、拓市场”目标,河北省深入挖掘区域资源禀赋,通过优化林草品种结构、推广标准化生产、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等举措,持续巩固板栗、核桃、枣等传统产业优势,稳步扩大酸枣、沙棘、连翘等特色高效产业种植规模。精心打造燕山板栗、太行山核桃、黑龙港流域红枣、张承地区仁用杏、太行山区酸枣等优势经济林产业带,培育出迁西板栗、赞皇大枣、临城核桃、蔚县杏扁、平泉山杏、内丘酸枣、围场沙棘、涉县花椒、易县磨盘柿等县域标志性产业。

苹果丰收 王铁军摄

目前,全省经济林种植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以上,年产量1134万吨,从事经济林产业及相关人员年均获得收入过万元。

河北省稳步发展以草种业为主的草产业,逐步建立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融合发展模式。加强草种繁育基地建设,在坝上地区筛选出抗寒、抗旱、抗逆性强的优良草种并实施繁育。推动草业产业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草业观光、特色文化、体验草业等为主题的草原生态旅游。

目前,全省共建设草基地122万亩、草种繁育基地面积1.8万亩,草产业总产值超4.3亿元。打造以张家口草原天路等为代表的草原旅游景点200个,年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草原旅游服务年产值近2亿元。

张承坝上地区发展草业产业 王铁军摄

花卉产业是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绿色朝阳产业。河北省优化花卉产业空间布局,重点抓好环京津、环省会和县域特色花卉生产基地、产业园区建设。全省花卉产业逐步向核心产区聚集,辐射带动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绿色河北”建设。

为鼓励花卉企业创新技术、完善产业链,河北省支持建设保定金萨、邯郸七彩园林、石家庄雅美园艺等大型花卉企业19家,石家庄肖家营等大型花卉市场9个,基本形成了以果树盆景、优质盆花、特色观赏苗木等为主的花卉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加强地方花卉新品种研发,培育仙客来、精品月季、金莲花、观赏苗木等区域特色花卉主产区,并通过举办河北省插花花艺展赛等特色活动提升产业知名度。

截至目前,全省花卉种植面积48.8万亩,年产观赏苗木3亿株、盆栽植物1.3亿盆、鲜切花8786万枝,从事花卉产业人员20多万人,年均销售额41.2亿元,形成了以月季、红掌、蝴蝶兰等为重点的名优地方特色花卉产品。

立足特色优势资源,河北省因地制宜发展苗木产业。通过调整育苗规模和树种结构、提升育苗技术、实施种业振兴战略、提升优质种苗选育繁育能力等举措,形成了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良种壮苗生产格局,林草良种化进程加快推进。全省林草育苗面积稳定在110万亩以上,建设国家级和省级良种基地19处、国家级和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17个、省级采种基地5处,年生产苗木约20亿株、林木种子43万千克、穗条4012万条。

面对木材加工及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河北省谋新求变:一方面,推动木材生产企业技术工艺升级改造,先后组织丰宁宏森木业、河北茹凯家具等30多家省内优质企业参加世界林产品及木制品展等国内外大型专业展会;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产业,形成从原木贸易到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培育了曹妃甸木材交易市场、文安人造板生产基地、汉沽全产业链绿色家居产业基地等产业集群。同时,举办河北特色林产品推介会等活动,强化品牌推介。全省木材年产量约214万立方米、人造板年产量2374万立方米。

变“绿”成“金”,全省积极探索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以及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观光等新兴产业。

林下中药材种植 王铁军摄

河北省已利用林地发展林下经济830万亩,总产值21亿元,打造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5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3个,形成了赞皇县林蜂养殖,围场县林下赤松茸、灵芝等特色菌菇种植,邯郸大名县卫东林场林下鸵鸟、金蝉特色养殖,邢台信都区“板栗+金线莲”种植等林下经营模式。

近年来,全省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人数均保持在3000万人次左右,年林草旅游与休闲服务产值达157亿元。(李秋金 王琳 王铁军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跨越山海的中国贡献——“两山”理念启迪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