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刊发国家林草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文章

2025-08-13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81

2025年第7期《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期刊刊发了中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文章:《以林草之笔绘就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时代画卷》,全文如下:

以林草之笔

绘就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时代画卷

中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从2005年8月在浙江安吉孕育而生,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华大地广泛扎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伴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发展,伴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伴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20年来,林草系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三绿”并举、推动“四库”联动,奋力以林草之笔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新篇。展望未来,林草系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努力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一、深刻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战略意义、理论意义、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全局出发,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们深刻感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人类前途命运,有着炽热的家国情怀、强烈的为民情怀和深厚的林草情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源泉,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系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原创性的理论成果之一。

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指引我们解放思想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实现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态压力。如何让经济社会发展更可持续,如何让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先破坏后治理的道路,我们党为此不断思考和不懈探索。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此后,又在多个场合对这一理念进行系统阐述,领导浙江全面实施“八八战略”,通过创建生态省、建设“绿色浙江”,成功打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浙江样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但从根本上冲出了长期以来重经济轻生态、重发展轻保护的思想藩篱,还增强了全党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观念,为我们党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思想根基,指明了方向路径。

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继承发展的典范,标志着我们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绿水青山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美好追求,我国古代“草木植成,国之富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等哲理观点,折射出朴素而又智慧的自然生态观,给人类文明发展以深刻启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问题,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国一万多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宏大视野,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科学论断,既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哲学智慧,又将生态环境纳入生产力范畴,突破了对生产力的传统认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科学指导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把握历史主动和时代脉搏,引领中国和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历史进程,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人类与自然如何相处等重大关系问题,科学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20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中国看,“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被写入党章,生态文明被写入宪法,成为指导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从余村“卖石头”到“卖风景”的率先转型,到浙江“千万工程”绘就的生态共富图景,再到全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全面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入系统治理、整体推进的新阶段。从世界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给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生态治理带来思想之光,共建美丽世界、美丽地球家园成为共识。

指导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金钥匙”,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同志经过长期思考、深入研究、具体实践提出来的,是思想真谛也是实践真谛。习近平总书记从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对“两座山”之间关系三个发展阶段总结,再到论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新发展理念、与民生福祉等之间的关系,指导我们解决过河的“桥”和“船”问题。这一科学理念和理论体系,主张“坚持人民至上”的人民观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观,深刻揭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关系,创造性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系统观,形成了日臻完整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体系。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了人类发展史上迄今最宏大的生态建设实践和绿色发展变革,成功塑造了人类建设生态文明新范式。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林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20年来,林草系统坚决当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坚定信仰者、模范践行者、不懈奋斗者,以占陆域国土面积70%以上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自然保护地为主战场,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书写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林草新篇章。

这20年,我国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持续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美丽中国绿色本底更加坚固厚实。全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持续“双增”,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18.21%提高到25%以上,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1/4。塞罕坝林场百万亩人工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草地面积39.18亿亩、位居世界第一,草原退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湿地面积8.34亿亩、位居世界第四,青海湖面积恢复至70年前水平,鄱阳湖、洞庭湖、黄河三角洲等一处处大美湿地呈现一派碧波浩渺、万鸟齐飞的和谐画卷。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树立了世界荒漠生态治理标杆。

这20年,我国自然保护地实现系统重构,形成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新格局。这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制度创新,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性工程。加强顶层设计,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地法律法规,实行自然保护地统一设置、分区管控、分级管理,逐步构建起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出台《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等,绘就了建设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18%以上的宏伟蓝图。2021年10月,正式设立首批5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实现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整体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了全国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分别超过了70只、80只,“虎啸山林”景象得以重现;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由40年前仅存2群不足10只增长至现在7群42只;武夷山国家公园新发现福建天麻等新种34个,黄腹角雉数量稳定保持在1000只左右。

这20年,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改出了绿水青山,做大了金山银山。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林改“四问”为总指引,稳步有序推进“分山到户”“巩固提升”“生态富民”三个阶段改革,呈现出生态增绿、发展增效、农民增收的生动景象。通过林改,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全国发放林权证1亿多本,林农主动“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集体林森林面积21.83亿亩,蓄积量93.32亿立方米,比2008年均有大幅增加。通过林改,集体林业被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全国培育家庭林场、专业大户、林业合作社等林业新型经营主体近30万,集体林业带动约4700万农民就业,集体林地亩均产出约300元,比林改前增长3倍多,南方集体林区林地租金由林改前的每年每亩几元钱提高到30—50元,有的甚至超过了100元。通过林改,广大林农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的现象得到根本改变,集体林业大省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成就了绿水青山,富裕了亿万农民,促进了乡村振兴,奠定了山区林区共同富裕基础。

这20年,我国成为世界林业产业大国,林产品生产和贸易位居世界第一。坚持一手抓“林”促增绿、一手抓“业”促增收,推动绿水青山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做大做强林草产业。总产值连跨10个万亿级台阶,由2005年的7269亿元提高到2024年的10.17万亿元,林产品年进出口贸易额超过1800亿美元,培育了经济林、木材加工、康养旅游、林下经济四个万亿级产业支柱,直接从业人员超过6000万。2024年全国生态旅游游客量达27.61亿人次。联合印发《“以竹代塑”主要产品目录》,务实推动“以竹代塑”倡议落实。做大做强森林“四库”。森林“水库”更充盈,全国森林年涵养水源量6289.58亿立方米,相当于16个三峡水库。“钱库”更充实,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入林草建设资金2万多亿元,现在1年林业直接经济产值就突破了10万亿元。“粮库”更稳固,我国年产木材1.3亿立方米、饲草1亿吨、森林食物超2亿吨,干鲜果品、林菌、林下鸡、竹笋、茶油、橄榄油等丰富了人民群众“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森林食物成为我国继粮食、蔬菜后的第三大农产品。“碳库”更庞大,林草植被总碳储量114.43亿吨,林草植被年固碳量3.49亿吨。

这20年,我国为全球生态保护治理提供了更多中国方案、中国模式。我们积极传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携手国际社会共同推进全球生态文明进程。林草制度体系初步建成。基本构建了覆盖林草湿荒四大生态系统和自然保护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律制度框架。将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自然保护地占比等指标和“三北”工程、“双重”工程等重大工程纳入国家和省市县发展规划。全面推行林长制,各级林长达130多万名,形成了以林长制为统领的林草资源保护管理新格局。积极彰显中国担当。推动成立国际竹藤组织、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建立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了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及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承办《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世界自然遗产达15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达4项,世界地质公园达49处。广泛播撒生态文明种子。大熊猫保护合作、朱鹮保护合作等成果成为全球生态保护治理典范。菌草技术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支持非洲“绿色长城”建设,助力中亚国家“点荒变绿”,中东多国专家来中国学习“套牢”沙漠的固沙法。

三、奋力谱写林草建设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新篇章

林草兴则生态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林草系统更有决心、更有信心、更有恒心,踔厉奋发、挺膺担当,努力走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最前列,推进新时代林草事业再上新台阶、呈现新气象。

始终牢记嘱托,夯实思想根基、统揽工作全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指导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金钥匙”,也是指引林草工作的总遵循。我们始终坚持把学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摆在突出位置,全面深入系统学习领悟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坚定不移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凝心铸魂。自觉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领林草工作全局,与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体贯通起来,与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草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有机结合起来,掌握和运用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林草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找准新时代林草工作的战略定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包括林草资源在内的自然生态系统与文明兴衰等重大关系提出了新论断,要准确把握,站在全局高度,找准新时代林草工作战略定位。要牢牢把握林草是文明之源,深刻领会“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等丰富内涵,持续提升对林草关系文明兴衰演替的理解和认识。要牢牢把握林草是发展之基,深刻领会“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等丰富内涵,持续提升对林草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要牢牢把握林草是安全之本,深刻领会“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关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和国家外交大局”“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等丰富内涵,持续提升对林草关系国家总体安全的理解和认识。

始终坚持系统观念,做好新时代提质、兴业、利民这篇大文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既有对林草发展的战略考量,又有方针策略、实践路径的谋划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更加注重“提质”“兴业”“利民”等重要论述,是林草部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行动指南。我们将以“质”为先,切实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优化结构、放活经营,推动森林草原湿地提质增效,高质量开展国家公园建设和自然保护地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我们将以“业”为基,在发挥生态功能基础上,用改革办法用活林草资源,壮大林草产业,在拉动经济、增加就业、提振消费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我们将以“民”为本,绿化美化彩化人民群众的生活家园、精神家园,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留下更多珍贵自然资产,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

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切实讲好林草故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具有强大思想伟力。林草事业集生态、经济、文化功能于一体,既要肩负起建设美丽中国职责使命,也要肩负起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使命任务。坚持育木育林与育人育德相结合,构建林草宣传矩阵和生态文化传播体系,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大地植绿和“心中播绿”相结合,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三北精神”,激励全社会积极投身林草事业。持续开展重大主题宣传和植树节、湿地日、荒漠化日等重要生态节日宣传,打造《秘境之眼》《你好!国家公园》等精品佳作,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期刊2025年第7期目录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