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爸爸”陈继铭笑谈亚洲象“羊妞”的成长故事
亚洲象中有一位“小明星”,名叫“羊妞”。你是从哪个视频认识它的呢?是溜着“滑梯”下山,还是玩水管,或是“吃货”属性暴露?无论哪一个瞬间,都是“羊妞”来时的路。
“‘羊妞’成长记”展板(6月29日摄)。新华网发(徐华陵 摄)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也是生活在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的救助象“羊妞”的生日,今天,它10岁啦!从奄奄一息到肆意奔跑,从81厘米长到190厘米,从76公斤到1600公斤......数据的背后,是“羊妞”的成长故事,有艰险、有乐趣,也有温暖……
“羊妞”的10年变化
“羊妞”被救助时仅出生7天,是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投入使用以来,第一次尝试救助这么小的幼象。当时“羊妞”出现腹泻、心律不齐等症状,甚至在转运到中心的途中,还出现了休克的情况。“羊妞”的第一任“象爸爸”陈继铭说,在现场的工作人员都觉得情况不乐观,但大家都不愿说破,全身心为“羊妞”努力着。
“羊妞”被救助现场(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供图)
好在“羊妞”被大家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但对于幼象而言,没有妈妈的“象生”,会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没有母乳是否会对它的健康有影响?它要如何学会在野外觅食?它能否和其他伙伴和睦相处……令“象爸爸”们欣慰的是,10年间,“羊妞”让大家看到了它的成长与变化。
“象爸爸”给“羊妞”喂羊奶(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供图)
看着“羊妞”幼年时的照片,再看看如今已经190厘米的它,陈继铭很感慨,但“羊妞”的变化不仅仅是身高、体重。因为长期喝羊奶,它身上的味道有些不同,遭到了其他大象的排斥,“象爸爸”想让有野外生存经验的成年大象带它学习生存技能的想法落空了。不过,通过日复一日的野放,“羊妞”也慢慢学会了一些野外生存技能,目前已经可以采食20多种植物啦!
“象爸爸”陪同“羊妞”开展野化训练(6月29日摄)。新华网发(徐华陵 摄)
以前在野外活动时,“羊妞”总是寸步不离地跟着“象爸爸”,现在它会在离“象爸爸”10多米外的地方活动;曾经它总是习惯于“象爸爸”的投喂,现在在野外也能自主觅食;曾经它看到其他象就会躲到一边,现在也尝试着与它们交流……看着“羊妞”对自己的依赖逐渐减少,陈继铭偶尔会失落,但更多的是看到孩子成长后的欣慰。
陈继铭注视着在一旁活动的“羊妞”(6月29日摄)。新华网发(徐华陵 摄)
“羊妞”的成长趣事
在一次野放中,“象爸爸”想拍摄一些“羊妞”的成长画面,无意间记录下它下陡坡时溜滑梯的有趣瞬间,视频发布后迅速火了起来,“羊妞”闯入了大众视野,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亚洲象。随着越来越多的视频“出圈”,“羊妞”成为了“明星象”,有人喜欢它玩水管时调皮的样子,有人被它的“吃货”属性圈粉,还有人被它和“象爸爸”的温馨互动感动。
“象爸爸”给羊妞洗澡(6月29日摄)。新华网发(徐华陵 摄)
皮球是“羊妞”喜爱的玩具之一,陈继铭记得“羊妞”刚开始接触皮球时,还会踢着玩,但玩着玩着就开始“耍赖”——用鼻子抱着球跑,“象爸爸”想直接把球收回来是不可能的。这该如何是好?面对“吃货”,当然要用对付“吃货”的办法。只要拿起奶瓶,“羊妞”便会迅速放下皮球,但聪明的它不会一直被“套路”,发现奶瓶里没有奶后,“象爸爸”要用胡萝卜才能换回皮球。
“羊妞”用鼻子“抱”着皮球(6月29日摄)。新华网发(柴静 摄)
随着年龄增长,“羊妞”的性格越来越稳重,但偶尔还是会闯祸。“有一次野放,它想去玩藤蔓,结果扯下来一个蜂窝。”说起这事,陈继铭有些无奈,当时“羊妞”很快跑开了,但来不及反应的他被蜜蜂叮了满头包。
陈继铭陪同“羊妞”在野外活动(6月29日摄)。新华网发(徐华陵 摄)
在陈继铭看来,“羊妞”在10年间无论是外表还是性格,都有成长、有变化,期间并不是每一个瞬间都被影像记录下来,但“羊妞”成长的珍贵画面都在他的脑海中,也成为了他珍贵的记忆。
“强妞CP”暂时“BE” 但希望未来……
“羊妞”于2015年被救助,与它同年来到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的,还有“小强”——一头不被象群接纳,却仍然努力生活的幼象。“小强”比“羊妞”大几个月,也多了几个月的野外生存经验。为了让它们彼此有个伴,“象爸爸”尝试带着两个小家伙一同去野外。刚开始,“小强”会带着“羊妞”学习一些采食技能,两头象之间也会有“贴贴”的温馨瞬间,在“羊妞”受到惊吓时,“小强”也会第一时间来到它身边。
幼年的“羊妞”(右)和“小强”(左)一同在野外活动(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供图)
当时两头小象相处的温馨一度让“象爸爸”都支持这对“CP”,希望它们长大后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但随着年龄增长,它们慢慢就不喜欢一起玩了。”陈继铭说,再见面时,两头象之间虽然没有敌意,但也很难再像小时候一样亲密,“羊妞”有时还会躲开。
“羊妞”在野外活动(6月29日摄)。新华网发(徐华陵 摄)
虽然还是希望“羊妞”能有小伙伴的陪伴,但在陈继铭看来,这是它们成长的必经之路。就像曾经充满回忆的“‘羊妞’爱心小屋”如今已经变成了为救助幼象改建的“育幼室”,我国首次放归自然的收容救助野象“阿宝”住过的象舍也没有了它的身影,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的新面孔越来越多……这些是中心的改变,也是亚洲象保护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幼年“羊妞”在“象爸爸”的床前玩耍(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供图)
陈继铭希望,“羊妞”和它的小伙伴们都能在各方的守护下健康成长,学会更多野外生存技能。他也期待着下一个10年,“羊妞”能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
策划:李晓云 李由 韩海阔 李霞
采制:刘袁媛 柴静 徐华陵
指导单位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支持单位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新华访谈 新华网云南分公司
联合制作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