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两山”理念 绿色答卷 | 不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025-08-12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32

2023年9月26日,广东省深圳市以485元/吨的价格完成全国首单红树林碳汇拍卖,所得收入全部反哺用于红树林的保护修复工作。深圳市抓住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的契机,以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保护碳汇为切入口,开展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走出了一条红树林碳汇价值实现新路径。

近年来,许多地方立足当地生态资源禀赋,不断开拓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径,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明显成效。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就是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政府和市场通过合理的路径和方式,将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产品和服务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制度形式。在这之中,生态是前提,产品是载体,价值实现是核心过程,机制是保障。其实质是打破体制机制的瓶颈制约,使生态产品价值变现渠道和路径更加畅通便捷,变现更加合理高效。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这些重大部署要求,为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引。

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处于发展阶段。许多地方开展示范创建,出台行动方案,进行实践探索。但进展不平衡、经验待深化,生态产品市场机制不健全、基础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生态产品价值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突破。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加强系统谋划,全面部署推进,不断丰富和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更好地将生态资源变成生态资本、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更好地推进生态共建、生态成果共享、生态效益共获。

加强保护修复,以良好生态厚积绿色家底。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绿色发展的生态根基。如果生态环境不好、生态资源不多、生态产品质量不高,就谈不上生态价值和生态效益,就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也难以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首先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生态治理与自然保护,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产品,培育绿色转型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要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保护好绿水青山,让自然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只有这样,才能扩大生态资源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增值自然资本,厚植生态产品价值。

抓好调查评价,力求生态产品转换价值最大化。构建调查评价体系,破解价值实现难度量、难抵押困境,是打通生态资源向可交易资产转化通道的关键。生态产品价值具有隐性特征,其价值实现需要先摸清生态家底,了解生态产品的数量和价值本底,明白“有什么、值多少”。按照物质产品、调节服务产品、文化服务产品的分类开展调查,掌握生态产品的数量分布、质量等级、功能特点、权益归属、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等,形成动态的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在此基础上,做好生态产品价值评价,建立GEP核算制度。

拓展实现模式,畅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不是一时一地之事,而是一项涉及多领域、多主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贯穿于生态产品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链条全过程。从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抓起,精准对接生态产品供需,拓展延伸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加快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充分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主导作用,抓好制度设计、经济补偿、绩效考核和社会氛围营造等,还要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

健全制度体系,构建长效的刚性的机制。一方面,以机制管根本、保长远。着力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调查监测、价值评价、经营开发、保护补偿、价值实现保障、价值实现推进”六大机制,保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真正落地落实。另一方面,以机制设红线、强监管。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倒逼、引导形成以绿色为底色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激励各地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防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异化为付费破坏的许可证,防止投机者钻制度的空子攫取利益,以机制保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真正惠及人民。再一方面,在机制建设上支持创新、鼓励探索。开展政策制度创新试验,允许试错、及时纠错、宽容失败,着力破解现行制度框架体系下深层次瓶颈制约,及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李圣薇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邂逅朱鹀:一场期待已久的高原奇遇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