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湖南:践行“两山”理念 发展现代林业

2025-08-07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30

“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涵,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林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林业既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在践行“两山”理念上大有可为。新征程上,湖南林业系统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同步提升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努力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全方位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着力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

保护培育绿水青山是推动“两山”转换的基础和前提。湖南林业系统要按照“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的总体思路,深入推进林草资源保护发展,确保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美景永驻。

一要保存量。湖南是林业大省,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3.15%,森林蓄积量达6.55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6.59%,生物多样性资源十分丰富。要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制度,扎实整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国家审计等反馈的突出问题,强化公益林、天然林、古树名木管护,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好“千年鸟道”,积极开展珍贵濒危物种保护,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优化森林火情热点快速核处“131”机制,完善“天空地网”火情监测体系,坚决守护全省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切实维护全省生态安全、生物安全。

二要扩增量。要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要求,坚持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充分利用石漠化地区、紫色土丘陵坡地等生态退化区域以及水旁、路旁、村旁、宅旁(四旁)等区域,结合油茶产业发展、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生态廊道建设等工程,采取见缝插绿措施,合理布局绿化空间。组织“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身边增绿—为百万农户送树苗办实事”试点,不断扩大城乡绿色资源。

三要提质量。目前,湖南仍然存在“有绿量缺绿质”的现象,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2%,森林生态系统亟待提质增效。针对这一现状,要全面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五年行动、国家储备林工程,深入推进长株潭绿心地区林相改造,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积极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加大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力度,不断优化森林结构和功能,着力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为生态产品开发、生态资产评估提供基础支撑,助力“两山”转化。

多维度推进生态惠民利民,着力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湖南林业系统要积极培育绿色转型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丰富优良生态产品、优质生态服务,着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需要。

一要发展林业产业。2024年,湖南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849亿元,同比增长6.11%。林业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促进林农增收致富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统筹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大力推动油茶、竹木、林下经济、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花木五大千亿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家庭林场等多种经营模式,切实加强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做优“湖南茶油”“潇湘竹品”“湘野山珍”公用品牌,着力构建三产融合、技术先进、竞争有序的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二要完善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是调节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要稳步提高森林生态补偿标准,建立健全野生动物致害、湿地保护、古树名木保护等领域的生态补偿制度,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给予倾斜补偿,让林农为生态保护的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探索横向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由下游地区给予中上游地区适当生态补偿。鼓励企业、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按照市场规则,通过购买生态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开展生态补偿。

三要探索林业碳汇。林业碳汇是森林固碳能力资产化的重要手段。今年4月,湖南省林业局签发了首批“湘林碳票”。下一步,要摸清省级林业资源碳储量本底,建立省级林业碳汇交易平台,健全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核算与交易体系,拓展“湘林碳票”应用场景,有序推进林业碳汇项目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开发,促进森林生态价值有效转化为经济价值,激励林农和林业企业更好地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

四要增加群众收入。林业点多线长面广,在增加群众收入方面有很大潜力。要深入开发公益性岗位,设置更多护林员岗位,稳步提高护林员待遇。持续实施“以工代赈”模式,最大可能吸纳当地群众参与建设,最大幅度提高劳务报酬发放占比。探索完善造林种草招投标,制定灵活发包政策,对财政补助项目推行以奖代补模式,根据落地上图成果直接发放给林农和生产经营者。

高效能健全林业体制机制,着力把“两山”转换路径拓得更宽

当前,落实“两山”理念还面临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湖南林业系统要深化体制改革,激活内生动力,探索保护和发展协同共生的新机制,不断丰富“两山”转换路径。

一要深化集体林改。集体林是实现林区繁荣发展的重要资源。当前,湖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体系已初步搭建,但权属不清、分散经营、流通不畅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要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林改四问”(“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加快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积极培育林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妥善解决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盘活林地、林木、生态资源。

二要强化要素保障。地方经济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撑,少不了建设用地。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大,耕地红线不能碰,只能用林地、草地、湿地。要坚持问题导向,发扬斗争精神,直面矛盾冲突,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公益林、天然林结构,积极推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尽快获批,为经济发展腾挪空间。全面落实优化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草地审批服务十条措施,对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实行“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着力提升审批效率,助推项目顺利落地。

三要坚持科技赋能。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加强林业科技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岳麓山实验室林科院片区、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中国油茶科创谷建设,着力打造全国林业科技创新高地。加强林业科技创新攻关,围绕科学绿化、林业产业提质等重点,努力研发一批新技术新成果。加强林业科技成果应用,大力推进送科技下乡、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林农家。

四要构建反哺机制。经济发展可通过资本增长、技术进步反哺生态文明建设。要严格森林植被恢复费用途,构建“制度约束—过程监管—成效评估”全链条管理体系,为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引导工商资本投资林业产业,建立健全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通过刚性约束与市场激励相结合,压实生态修复主体责任。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湖南将在“两山”理念科学指引下,全力以赴优服务、护生态、守底线、兴产业、强治理,推动全省林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借绿生金,以金哺绿,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贡献林业力量。(吴剑波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关注鸟撞,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