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 “以竹代塑”让资源优势变产业优势
安徽省宣城市竹资源禀赋突出,现有竹林257万亩,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1/4。近年来,宣城市积极响应“以竹代塑”倡议,将“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创建工程纳入《宣城市竹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打造全竹利用产业链,竹资源优势正加速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
宣城市现有竹业企业580家、竹业专业合作社47家,开发了竹日用品、竹建材、竹家具等“以竹代塑”产品上百种。2024年,全市竹产业综合产值达220亿元。
围绕提升竹林区基础设施水平,宣城市坚持产业路与林业项目紧密结合,将20公里竹林道路纳入森林防火应急道路项目建设,有效改善竹林交通条件。将4万亩竹林抚育、2.4万亩退化竹林修复和50公里竹林作业道建设等纳入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项目,切实缓解竹材“下山难”问题。
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宣城市建立“政银担保”和“专业合作社+担保基金+农户”的林业金融风险防控机制,推动资本“进山入林”。广德市开发“毛竹目标价格指数险”等特色保险,投保竹林面积超万亩。宁国市推出“绿色竹业兴农贷”,精准面向竹子种植户、竹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小微企业,以及用竹产品进行建造或装修的民宿和农家乐。
为整合碎片化竹林资源,宣城市引导竹农以承包经营竹林资产或出资入股的方式,组建以竹林经营为主的“两山合作社”10家,并发放生态受益权证。在不改变林地承包权的前提下,通过连片整合单户零散山场或承包经营的方式,实现“竹林大托管”。全市托管经营竹林4.8万亩,竹林经营效益提升20%。
宣城市鼓励竹加工小微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加强合作等方式,将小散乱非标化的竹业生产者组织起来,实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广德市竹编协会汇聚30多家竹加工经营主体,生产的竹产品占据华东市场份额的六成,协会成员年总产值达2亿元。建设了广德杨滩、广德东亭、宁国宁墩、泾县蔡村等竹产业园区,推动竹加工企业集聚发展。
实现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宣城市积极推动政校企合作,让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迈向产业化。广德市政府携手安徽农业大学、森泰股份,共建“以竹代塑”科技小院;与国际竹藤中心、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联合建立“竹资源高效培育关键技术研究”安徽广德试验基地,开展“笋-竹智能检测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实施及成果转化。
同时,宣城市紧盯“以竹代塑”龙头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围绕竹日用品、竹纤维、竹缠绕及竹建筑材料等“以竹代塑”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引进双枪科技毛竹绿色循环、泛竹科技高端一次性出口竹筷和高温竹炭等竹产业项目17个。
在“走出去”方面,宣城市不断丰富消费场景、拓展消费市场。打造“以竹代塑”零碳绿色生活馆,展销各类“以竹代塑”产品,普及“以竹代塑”理念。在“徽采云”平台上架“以竹代塑”办公产品200余件,在酒店、民宿开展竹洗漱用品推广,目前已有42家酒店、星级民宿签约订购产品27万套。
发挥区位优势,宣城市围绕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竹乡画廊”等项目建设,打造笄山竹海、卢湖山水等一批竹林旅游和科普基地。加强竹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开发竹扇非遗工坊等竹产品体验项目。推动明德竹扇、唐氏竹编等企业与旅游企业、电商、民宿等深度融合,拓宽竹产品营销途径。
同时,宣城市多渠道开展品牌宣传,通过组织企业参加2024第六届上海国际竹产业博览会、参加第二届世界林木业大会等活动,为企业搭建平台,提升品牌影响力。(廖旭纬)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