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板,你选对了吗?
什么是“好房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答案: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好房子”一定要有好材料。作为家居空间的基础构成材料之一,人造板材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室内环境质量与人体健康。然而,消费者在选购时往往面临标准难辨、信息难溯、优劣难判的困境,购买了与自身需求不符的产品。
7月2日,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发布《家居人造板材健康消费指南》。指南以科普形式引导消费者走出“以名判质”的误区,了解标准差异,掌握分级选购方法,并识破营销陷阱,推动消费者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向主动理性决策,从而提升百姓的家居环境安全感。
人造板是什么?
人造板是以木材或非木材植物纤维材料为主要原料,加工成各种材料单元,施加(或不施加)胶黏剂和其他添加剂制成的板材,主要包括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等。人造板经涂饰或以各种装饰材料饰面后,主要用于衣柜、橱柜、桌面、床体、木门、地板、墙板等家居制品生产。
当前,家居人造板材市场存在环保标准多样、认证标识繁杂、信息不透明、宣传与实际效果脱节等问题,尤其是围绕甲醛释放量的片面解读与概念炒作现象频发。
如何选择板材?
认知基础知识。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市场上流通的一些产品,他们也很难辨别。对此,消费指南介绍了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的定义,并给出市场“用语”。以刨花板为例,市场常见名称是颗粒板、实木颗粒板、碎料板、欧松板、澳松板、禾香板、芦花板等。同时,说明了人造板材甲醛释放主要来自生产过程中添加的胶黏剂,家居人造板材中胶黏剂的使用必不可少,胶黏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造板材甲醛的“基因”,消解消费者一直以来对人造板释放甲醛的认识误区。
认准国家标准。我国在人造板甲醛释放控制领域已走在国际前沿,行业正向低醛、无醛添加方向升级。5月30日,GB 18580-2025《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发布,将于202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在国内市场具有法律约束力,消费者在选购人造板材时,首先确保产品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并优先依据国家推荐性标准和团体标准来识别和选择更高等级的产品,国际标准仅作辅助参考。
考虑甲醛释放量。基于人造板极限甲醛释放量,在满足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对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要求的前提下,确定室内空间的人造板承载限量,可有效保障家居环境的安全性。在居室中,除家具人造板材外,地板、门窗、墙漆、地毯、窗帘等装饰装修材料同样可能是“甲醛释放源”。因此,在人造板材类型和用量选择时,需根据人造板室内承载量计算结果,综合考虑居室中各类因素。
除了甲醛等常见室内污染物,还应关注哪些指标?
指南列举了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内结合强度等参考指标。静曲强度数值越高,人造板材越结实、承重能力越强。弹性模量数值越高,人造板材具备更好的支撑性和稳定性,越不容易变形。内结合强度数值越高,表明人造板材内部结构越致密,越不容易出现分层、掉渣的情况。
面对营销话术,如何辨别?
常见话术:“我们的产品是ENF级,就是无醛添加的人造板。”
破解要点:ENF级是“无醛级”,和“无醛人造板”是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甲醛释放限量等级的一种,聚焦于产品的甲醛释放量检测结果;“无醛人造板”特指生产过程中施加无醛胶黏剂或不施加胶黏剂,且不添加含有甲醛成分的其他添加剂生产,选购时需结合检验报告与胶黏剂类型综合判断。
像这样营销话术破解攻略,指南列举了“负离子板材可净化空气,装修后没什么甲醛,不用通风也可入住”“我们的家具是‘零甲醛’,母婴级别,孕妇小孩都能放心用”等24条常见营销话术,并对应给出了破解要点。
我国是人造板生产、消费和贸易第一大国。据相关统计,2023年,全国人造板及其制品行业产值1.2万亿元,全国生产企业1.35万家,人造板产量3.35亿立方米。
“与一些欧美国家普遍采用实木作为家居基础材料不同,我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在森林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发展人造板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人造板材优势,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科学引导消费观念,在保障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家居生活的追求,推动家居产业绿色升级。”参与编制指南的国家林草局产业发展规划院教授级高工张忠涛说。
相关链接: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碧水莲月映商都 荷韵流香满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