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三北精神 | 风起时,在沙上写诗

2025-07-24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62

阳关保护区毗邻库姆塔格大沙漠,与绵延75公里的沙漠线相依相守。这里的阳关生态人既是沙漠防线的忠诚卫士,又是大漠变迁的忠实记录者;既是生态故事的深情讲述者,更是绿色梦想的执着追寻者。

一座横卧在保护区渥洼池湿地西侧的沙梁——甘草梁,宛如一条沉睡的土黄色巨龙。这条沙梁南北蜿蜒约4公里,东西最宽处达2公里许,全由库姆塔格沙漠前沿躁动的流沙堆积而成。苍天在这里格外吝啬,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而炽烈的阳光却贪婪地吮吸着每一滴水分,年蒸发量竟高达2490多毫米。

甘草梁的梭梭林鸟瞰

忆往昔,社区村组的葡萄园不断扩张,加之环境变迁,地下水位节节败退。那些曾经欢唱的溪流,如今都成了大地上干涸的伤痕;星罗棋布的湖泽,也一个个从地图上悄然隐去。湿地日渐消瘦,周边的草木随之萎靡,甘草梁上的灌丛草地就这样一寸寸退却,终至消失无踪。绿意退一寸,黄沙进一尺,绿洲正被沙化、荒漠化、盐渍化这三把钝刀,缓慢地凌迟。

看今朝,监测簿上记录的数字冰冷而残酷:甘草梁上那些游荡的沙丘,每年平均要向渥洼池湿地逼近约1米。如今最近的沙坡头距湿地水域已不足300米。若任其肆虐,不仅渥洼池湿地数万亩林草地将遭涂炭,更可怕的是,这个生命水源地及上百种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之地,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6年前的深秋,当最后一片枯叶飘落时,保护区的35名职工毅然踏上甘草梁,开启了长达6年的防沙治沙攻坚战。这支队伍虽小,却以惊人的毅力在渥洼池保护站同吃同住,连续奋战月余未归。大家将成捆的稻草背上沙梁,在划定的区域均匀铺展,再由压草机深深压入沙中。起初,大家弯腰铺草;继而半蹲着劳作;最后不得不跪在柔软的沙地上坚持。日复一日,草方格如魔方般在脚下延伸,如同大地的诗行,简洁而规整。最终,不仅完成1000亩草方格压沙的艰巨任务,更用汗水在这片死亡之海浇灌出了绿色的希望。

次年春,大家重返草方格区域,铺设管道、安装滴灌,尝试在方格中栽种梭梭苗。经过三伏天的炙烤,这些看似脆弱的生命竟顽强地生根发芽,转眼间满坡绿意盎然。梭梭展现出的生命力远超想象,这极大地鼓舞了生态人的信心。

又一个深秋,生态人再赴甘草梁。经月奋战,草方格如棋盘继续在沙海中拓展,沙坡头变成了披蓑戴笠的老渔翁的画卷。来年春天,随着新的滴灌系统建成,上千亩梭梭苗又在方格中安家,绿色版图继续扩张。不可能终成可能,这道绿色屏障正在不断加固,那些风吹沙打的艰辛,此刻都化作了欣慰。

生态人渺小如沙粒,但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从未停下追梦的脚步。如今,4500亩草方格和2500亩梭梭林让“黄龙”俯首,来自库姆塔格沙漠的流沙在此停住了脚步,众多野生动物在渥洼池湿地找到了乐园。

为巩固治沙成果,同时兼顾水资源承载能力,经过4年艰苦奋斗,生态人还在草方格西侧黄水坡筑起了一道生态防线。大家选择运用树桩、竹板和芦苇等材料,构建起高立式沙障体系,成功挡住了流沙东侵的通道。更在这道人工屏障内侧,精心栽植了2000多亩梭梭、柽柳和胡杨。如今,一条绵延3公里、宽约500米的绿色长城巍然矗立,宛如大地的翡翠臂弯,守护着这片重获新生的土地。

犹记得当年细如贡香的梭梭苗,三五成簇地埋入草方格的细沙中,滴灌头滴水的声音如同生命的脉动。仅5年光阴,有的梭梭已长至2米,主干粗如成人的拇指。曾经赤裸的沙梁,如今已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穿行其间,无须言语,自豪之情自然涌上心头:“昔日风嚣沙满坡,今朝梭影绿婆娑。十年砺得春秋笔,写就青山万里歌。”高空俯瞰,治沙工程呈现出一幅壮观的生态画卷:东侧刘家井区域,翠绿的芦苇丛与沙枣树林连绵起伏,宛如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构筑起密不透风的阻沙带;中部甘草梁上,纵横交错的草方格沙障内,墨绿色的梭梭林高低错落,形成层次分明的固沙带;西侧黄水坡地带,苍劲的胡杨、茂密的梭梭与嫣红的柽柳阡陌纵横,与外围巍然耸立的高立式沙障相得益彰,共同编织成固若金汤的防沙带。三大生态屏障梯次分布,在广袤的沙地上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图景。

生态人平凡如梭梭,但守护家园的决心始终坚如磐石。风刀霜剑斩不断护绿的信念,飞沙走石撼不动治沙的誓言。烈日灼身何所惧?黄沙漫卷亦从容。甘守寂寞写春秋,唯愿荒原变绿洲。这坚守,是无声的壮歌;这奉献,是无言的赤诚。打赢库姆塔格沙漠前沿的生态保卫战,这是生态人铁骨铮铮的誓言,更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情的告白。

生态人的脚步远远没有停歇,生态人的梦想仍在沙漠线上延伸。风起时,阳关生态人在沙上写诗。(麻守仕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中国花文化》专著近日正式发行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