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山东聊城拓宽“两山”转化路径

2025-07-24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11

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立足自然资源禀赋,以林长制为引领,积极实施兴林富民行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新模式,引导和鼓励农民采取“上林下养”“上林下菜”“林果间套”等立体种养模式,实现节地增效,推动生态资源从“潜在价值”向“现实收益”跨越,形成可持续的生态经济模式,拓宽“两山”转化路径。

市总林长关心全市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转化,多次赴东阿、茌平、高唐、冠县等县(市、区)巡林调研。全市林长工作强调坚持效益为王,深入挖掘森林资源经济价值。在做好林木种植、养护、修复等工作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特色林果、林下经济、种苗花卉、森林旅游等产业,大力挖掘森林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人文价值、景观价值,以“森林+”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一条既保护生态又带动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立足区域优势、气候条件以及市场需求,聊城市为林下经济发展量身定制科学规划。依据各县(市、区)的资源禀赋,精准确定林下经济的产业类别、规模以及利用强度。在莘县精心打造林下食用菌种植区,在高唐县、冠县重点建设林下中药材种植区,在阳谷县、茌平区着力构建林下特色养殖区,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为林下经济发展勾勒出清晰的蓝图。

全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乡村林下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茌平区菜屯镇森林覆盖率47%,木材加工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当地依托木材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镇政府提供技术和政策补贴支持,采用“党建+合作社”模式发展林下赤松茸,先后成立了七友、田果果、九聚鸿运等5家党支部领办的赤松茸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发展林下种植的同时,菜屯镇还探索赤松茸深加工领域,打造观光采摘路线,推动三产融合。

依托国有林场、示范基地等,聊城市建立林下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高唐县国有旧城林场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林下艾草、菊芋、牛膝等20余种中药材。莘县国有马西林场发展林菌、林蝉、林禽、林畜等产业,将林下空间租给莘林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经营主体作用,形成“沙地种树、林木加工、木屑养菌、基料还田养树”绿色产业循环,实现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目标,并组织周边村民开展林下养殖,真正做到“盘活林间地、致富周边人”。

林特模式作为高效复合经营模式,在提高林下空间利用率的同时,能大幅增加农民收入。阳谷县杏林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总结林下中华大蟾蜍养殖技术应用,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探索“林、蛙、菜”良性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不仅增加林间种植养殖收益和增加林木生长量,还有效减少林间杂草森林火灾安全隐患和病虫害发生。其中,蟾酥、蟾衣均为中药材,亩均效益可达3万余元。

此外,阳谷县、东昌府区等地开展林下蚯蚓养殖,产出的活蚯蚓、蚯蚓干、蚯蚓粪便均可销售,蚯蚓粪便又可作为有机肥用于农作物、花卉、林木等生产,各生产单元有机衔接,实现绿色循环,开辟增收新途径。

聊城市结合土壤和林业资源实际,组织技术团队因地制宜开展工作,积极推动林下种养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如仿野生中药材种植、林下中药材生态种植等,引导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积极创建全省中药材生态种植园区。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动林下经营主体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等合作,积极推进林下单品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推动林下规模化种养。推进林下种养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业态的深度融合,已发展中国森林体验基地1家、中国森林养生基地2家、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1家等,有效推进“中医药+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冠县马颊河林场的医养服务、康养旅居项目集观光、休闲、养生于一体,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体验到森林康养的魅力。(常雪 孙珊珊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湖北竹山荞麦叶大百合迎来盛花期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