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联动的学理化阐释和实践性探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2024年和2025年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两次强调要推动森林“四库”联动。
森林资源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森林“四库”联动是践行“两山”理念、打通“两山”转化的新通道。森林“四库”联动的学理化阐释和实践性探索,对于践行“两山”理念意义重大。
一、森林“四库”是对森林多种功能的新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用老百姓熟悉的语言“库”,形象地说明森林资源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用“联动”生动地解析森林的科学经营,将深奥的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话语,开创了森林多功能的新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森林是“水库”,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净化水质、调节区域水文循环等功能。森林资源的保护与修复,有利于林水互补,实现青山与绿水相伴相依。森林是“钱库”,在“两山”理念指引下,森林的经济价值正从单一木材生产向多元生态产业拓展。森林特色产业的发展,以及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模式的涌现,推动森林产品价值转化,将森林打造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森林是“粮库”,孕育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是人类巨大的食物宝库。大食物观的构建,突破了传统耕地农业的局限,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向森林要食物,开发森林食品,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林下经济,既能保障粮食安全,也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食物消费需求。森林是“碳库”,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汇,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科学提升森林质量,增强单位面积碳汇能力,有助于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推动全球气候和环境治理。
森林“四库”既形象地表达了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以大众化的语言推动了人民群众对森林多种功能的认识,清晰地勾勒出森林建设的发展路径,成为彰显中国特色的标识性概念表达。
二、森林“四库”联动是森林经营新范式
森林“四库”联动是融政治性、人民性和科学性为一体的新话语,构建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人民至上为政治立场,国家统筹顶层设计、遵循科学理论的森林经营新范式。
森林是多种功能综合体,“四库”联动并非功能简单叠加,而是基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协同性,通过科学分析研究、运用现代技术,深度发掘森林资源的优势功能,因地制宜构建“以水养林、以林生粮、以粮促产、以产固碳”的“四库”联动模式。这既体现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思想,也创新了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森林“四库”联动理念的提出,本质上是对森林多种功能经营方法论的系统性创新,标志着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从单一功能开发转向复合价值创造,从要素分割式管理迈向系统协同治理。森林“四库”联动打破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二元对立,统筹协调好“四库”之间的联动关系,既不能为了经济发展过度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也不能盲目闲置森林资源而放弃发展,正是需要通过“联动”有效发挥森林“四库”的多重效益。
三、森林“四库”联动是坚持系统观念的方法论
森林“四库”联动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森林生态系统整体性、关联性和动态性的科学把握。森林“四库”联动突破了传统林业单一经济价值的认知框架,以系统观念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的多元价值与协同机制,为新时代森林经营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传统的森林经营往往聚焦单一功能,如经济林开发或生态保护,导致森林经营目标割裂、政策协同不足,而“四库”联动以系统观念统筹森林资源的水源涵养、经济产出、粮食安全和固碳增汇功能,推动森林经营从条块分割向多元协同转变。森林“四库”联动将系统工程方法论转化为创新实践,在空间布局上搭建“顶层设计—分区施策—动态调控”的三级协同体系;在政策工具上形成生态补偿、碳汇交易、产业扶持的政策“组合拳”;在激励机制上打造“政府主导—科技支撑—市场驱动—林农主体”的四维治理架构,从而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森林“四库”联动不仅重塑了森林经营的目标导向,更推动森林治理从要素管理向系统优化转型。
四、不断创新森林“四库”联动实践新样态
森林资源在“四库”中呈现不同的实践样态。四川省作为全国首个进行森林“四库”建设的示范省份,在森林“四库”样态中因地制宜开展生动的实践探索。森林“水库”的实践样态主要以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为主,通过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地表径流,实现“以水养林”,筑牢生态屏障。森林“粮库”的实践样态包含经济林食物和林下食物两大类,经济林食物具体包括木本粮食、木本油料、森林蔬菜、森林药材、林产调料、林产饮料、森林水果、食药用花卉八大类,林下食物具体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三类,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以林生粮”,践行大食物观,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森林“钱库”的实践样态主要是有效增加各类森林生态产品产出,发展木竹原料林、经济林、桉树速生丰产林、大径级用材林等,打造林业产业集群,突出“储备林+”、森林康养等特色产业,形成多元化产业模式,实现“以林促产”,推动森林物质产品“卖钱”、森林文化资源“变钱”、森林保护修复“换钱”、森林生态价值“藏钱”,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森林“碳库”的实践样态主要以天然林、公益林和自然保护地森林为对象,进行休养生息式管护,稳定固碳能力。对于具有固碳潜力的人工幼、中、近熟林和竹林,以及退化的人工林和竹林,合理实施更替改造、择伐补植、抚育改造等修复措施,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促进森林“碳库”空间的有效扩充,实现“以林固碳”,发挥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在具体实践中,四川省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森林资源禀赋,统筹规划适合各地森林“四库”联动的路径方法,充分释放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推动“四库”协同增效,将森林资源转化成生态安全屏障和惠民富民的“绿色聚宝盆”。
森林“四库”联动作为统筹森林资源的系统性工程,关键在于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破除资源配置中的碎片化困局,实现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要构建协同治理机制,强化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通过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席会议制度与专项规划体系,打破林业、水利、农业等部门间的政策壁垒,推动“四库”联动机制落地。同时,加大政策协同力度,整合各类资源,完善利益分配与激励机制,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森林“四库”联动建设。(吴守蓉 王杰d)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