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句容打造“丘陵药谷”加快生态价值转化
句容市“五山一水四分田”,是江苏省重点林区、重要生态保护区,也是省会南京的绿色生态屏障和江南珍贵的生物基因库。
自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句容市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聚焦打造“丘陵药谷”,探索出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
激活绿色资源
句容市林地总面积68.2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120余万立方米,却长期面临“有林无产”的困境。
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句容市在持续推行“三权分置”,进一步明晰林权归属、鼓励经营权合法流转的基础上,着力破解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小农户难以对接大市场等林业产业发展瓶颈,挖掘林下空间潜力,大力推广林下中药材种植。
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句容市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当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9000余亩,其中林下种植比例超70%,预计年产值3200余万元,直接带动1000余名山区农民就业。
地处句容市茅山山脉的天王镇、茅山风景区管委会、茅山镇等地的“丘陵药谷”已初步成型,先后建成金山村、斗门村2个千亩片区,竹园村、上杆村、农林村3个500亩片区,戴庄村、马埂村、潘冲村、东进林场4个300亩片区,玉晨村、磨盘山林场2个200亩片区,种植的中药材有射干、白芨、吴茱萸等数十种。
科技支撑产业
产业兴旺,科技先行。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句容市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自2013年起,学院一直致力于林下中药材高效立体栽培技术研发及应用,建成句容茅山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圃,收集道地药材种质资源46种;建成中药材示范试验种植基地,采用“树上绑石斛、树下种白芨”的立体栽培模式,并同步优化开发铁皮石斛、黄精、茅苍术、白芨、三叶青等中药材的快繁技术。
在学院专家的指导下,句容市推广林下道地中药材种植1000余亩,新增收益672万元。龙来乐家庭农场主理人葛亚伟承包了300亩山地经营苗木,在学院林下经济研究室老师的帮助下,他在林下成功种植茅苍术、白芨等中药材近200亩,并与学校合作,聚焦茅苍术种植加工环节,先后申请了8项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发明专利。目前,农场内种植的中药材长势喜人,预计亩产超万元。
打造品牌优势
为实现价值倍增,句容市推动产业向精深加工延伸。位于茅山风景区的马埂村,在松树林地中仿野生种植太保黄精、茅苍术等道地药材300亩,严格源头把控管理,获得了更为优质的中药材。
在此基础上,马埂村引进技术,建设中药材加工生产线,经过近两年的试验调配,目前初步开发出黄精果、黄精茶、黄精芝麻丸、八珍糕丸等系列深加工产品。
产品好还需品牌亮。马埂村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着力打造“茅山黄精”这个金字招牌,充分利用“茅山”作为中国道教名山的文化底蕴和知名度,将中药材产品与茅山道教文化、红色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赋予产品独特的文化内涵,显著提升了茅山道地中药材的市场辨识度和溢价能力,“茅山甄选”药食同源保健品市场销售反馈良好。
打通产销链条
句容市中药材产业正从传统销售向多元化营销转变。通过产销一体化建设,农户与合作社、企业、源头市场提前签订购销合同,采购方全程或部分参与种植生产,有效推动了种植标准化和管理精细化,既整合了销售渠道,又增强了小农户的市场议价能力。
镇江乡村发展协会对口扶持天王镇金山村,发挥镇人大代表优势,广泛联络多位乡贤和专家,先后帮助金山村签订杭白菊、黄精、芍药等销售订单,解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同时,句容市利用文旅融合开展产地直销,在南部茅山风景区、北部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辐射带动下,建成了一批集研学体验、生态旅游、休闲康养于一体的中医中药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张日勤 梅运田)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宁夏南华山发现新记录植物种扁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