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探索“碳汇+金融”生态价值实现路径

2025-07-17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89

在辽阔的呼伦贝尔大地上,无垠的林海、丰茂的草原与珍贵的湿地不仅构筑起坚实的生态屏障,更蕴藏着绿色发展的巨大潜能。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深入推进,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创新构建“碳汇+金融”模式,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创新探索破土而出,离不开政策土壤的培育。呼伦贝尔市将构建清晰的政策框架作为撬动“碳汇+金融”发展的首要支点,202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呼伦贝尔市中心支行和呼伦贝尔市金融办、生态环境局、林草局四部门联袂推动发布《呼伦贝尔市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抵(质)押贷款业务指南(试行)》和《关于金融支持呼伦贝尔市林草湿碳汇价值实现的指导意见》。这两份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文件,引导当地金融机构大胆探索符合绿色融资需求的创新授信模式。文件通过适度扩大业务授权、优化审批流程等具体举措,显著强化了金融机构对绿色企业及碳汇项目的支持力度与信心,为呼伦贝尔市林草湿碳汇金融的规范化、有序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制度基石。

森林碳汇是绿色发展的宝贵财富,如何为这份绿色财富提供坚实保障?呼伦贝尔市将目光投向了金融工具的创新应用。2022年3月,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为鄂温克族自治旗巴音岱林场提供了保额36.14万元的森林碳汇价值风险保障。这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单森林碳汇价值保险。这一创新实践为森林碳汇这把“绿色金钥匙”系上了坚固的“安全绳”,有效解除了经营主体的后顾之忧,极大地鼓舞了森林资源培育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积极性,为服务国家“双碳”目标构筑了坚实的风险防线。

碳汇资源的巨大价值,不仅在于其生态贡献,更在于其可测量、可交易、可资本化的潜力。呼伦贝尔市深挖这一潜力,在打通碳汇资源融资通道上实现关键突破。2024年,依据最新发布的造林碳汇方法学,呼伦贝尔市在海拉尔区、牙克石市、红花尔基林业局、柴河林业局,精心筛选出符合条件的造林地块约2.09万亩,整合打包开发“呼伦贝尔市第一批造林碳汇项目”。该项目已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CCER)上完成公示,正稳步推进后续的审定核证程序。更具突破性意义的是,呼伦贝尔林业集团以此批预期产生的CCER碳汇收益权作为质押物,成功与呼伦贝尔农村商业银行达成协议,获批贷款500万元,实现自治区首笔CCER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

呼伦贝尔市在“碳汇+金融”道路上的探索远未停歇。下一步,呼伦贝尔市将加快摸清碳储量和碳汇量现状,评估森林碳汇潜力和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总结巴音岱林场森林碳汇保险的成功经验,探索对优质碳汇造林地块进行“双保险”,切实维护森林资源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同时,利用CCER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资金,反哺林业碳汇基础工作,推动CCER造林碳汇和林业碳普惠产品开发,逐步构建多元化参与的碳普惠交易体系,为实现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提供持续动力。

呼伦贝尔的实践证明,广袤的林海草原不仅是生态宝藏,更是绿色金融创新的沃土。“碳汇+金融”模式的探索与深化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书写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时代答卷,贡献着呼伦贝尔力量。(那双星 王宁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河北省2025年草原普法宣传活动在蔚县举办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